2012年7月12日鄂东北准静止中尺度对流系统分析

被引:3
作者
吴涛
黄小彦
牛奔
机构
[1] 武汉中心气象台
关键词
准静止; 中尺度对流系统; 强降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2 [中小尺度天气分析];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使用高空天气图、NCEP(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再分析场、新一代天气雷达及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导致2012年7月12日鄂东北强降水的准静止中尺度对流系统MCS(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的演变特征,解释了MCS维持准静止状态的成因。南支槽、东北冷涡、副热带高压是MCS形成的主要大尺度天气系统,MCS形成于副高外围西南气流和冷涡高空槽底部之间,副高位置稳定和冷涡高空槽缓慢南压有利于MCS稳定少动,且随南支槽加深西南急流的建立有利于持续向MCS输送水汽和不稳定能量。MCS表现为单个中α尺度对流云团,成熟时外形呈椭圆型,边缘光滑,亮温低值中心位于MCS西侧,且有指状突起,亮温低值区域对应中β尺度对流回波带,强降水组合反射率因子为45~55 dBz,回波顶高18 km,中心高度低于6 km,MCS维持准静止状态。强降水与MCS亮温低值中心、强回波带相对应,降水效率高,持续时间长。中尺度分析表明,辐合线的维持是MCS呈准静止状态的主要原因。地形阻挡产生的地面辐合线触发了初始对流,强降水在地面产生冷池、雷暴高压及弧状出流边界,出流边界上风速辐合较强且温度梯度较大区域又触发出新的对流,并在气压梯度力推动下向东南方向传播,抵消了环境风平流运动。MCS低层主要有西南气流和西北气流,西北气流逐渐从MCS后部进入,与西南气流形成辐合线,西南气流沿西北气流爬升产生对流,形成自东南向西北倾斜的中尺度锋面,地面出流边界和高空辐合线是中尺度锋面在风场的表现形式,对回波加强、维持有重要作用,且高空辐合线引起的后向传播也抵消了环境风平流运动。
引用
收藏
页码:228 / 23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 [1] 短时强降水临近预报的思路与方法
    俞小鼎
    [J]. 暴雨灾害, 2013, 32 (03) : 202 - 209
  • [2] 2008年“7.1”鄂东北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分析
    张家国
    岳阳
    王珊珊
    邓红
    张蒙蒙
    [J]. 暴雨灾害, 2012, 31 (04) : 306 - 312
  • [3] 用新型探测资料分析武汉一次短时强降水过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
    汪小康
    王晓芳
    崔春光
    周志敏
    [J]. 暴雨灾害, 2012, 31 (04) : 321 - 327
  • [4] 2007年7月8—9日淮河流域特大暴雨过程MCS观测分析
    王晓芳
    [J]. 暴雨灾害, 2012, 31 (02) : 97 - 106
  • [5] 双雷达反演台风外围强带状回波风场结构特征研究
    罗昌荣
    池艳珍
    周海光
    [J]. 大气科学, 2012, 36 (02) : 247 - 258
  • [6] 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研究的若干进展
    王晓芳
    崔春光
    [J]. 暴雨灾害, 2011, 30 (02) : 97 - 106
  • [7] 渤海西岸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结构及成因
    易笑园
    李泽椿
    孙晓磊
    刘一玮
    孙密娜
    朱磊磊
    [J]. 应用气象学报, 2011, 22 (01) : 23 - 34
  • [8] 一个长生命期中尺度对流系统维持机制的研究
    林宗桂
    李耀先
    林开平
    陈翠敏
    卢伟萍
    林墨
    [J]. 气象学报, 2009, 67 (04) : 640 - 651
  • [9] 2007年7月8日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
    郑媛媛
    张小玲
    朱红芳
    叶金印
    方翔
    张娇
    张雪晨
    袁松
    施帅红
    [J]. 气象, 2009, 35 (02) : 3 - 7+129
  • [10] 湖北省特大暴雨形成的物理图像和机理
    王登炎
    周小兰
    马文彦
    [J]. 暴雨灾害, 2008, 27 (04) : 295 -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