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波形互相关的双差定位方法在2008年汶川地震余震序列中的应用

被引:31
作者
吕鹏 [1 ]
丁志峰 [1 ]
朱露培 [2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tLouis University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双差定位; 波形互相关; 汶川地震; 余震分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31 [];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选取了汶川地震主震后的2008年5月12日—2009年8月31日,震级为3.0≤MS≤5.0的余震4 240次.利用波形互相关方法得到其P波到时,用双差定位方法对其进行定位,最终得到了2 441次重新定位的结果.统计定位误差(两倍标准偏差)在E--W方向为0.4 km,N--S方向为0.4 km,垂直方向为0.7 km.定位结果表明,汶川地震的余震深度集中在10—20 km,震中分布与龙门山中央断裂带的走向关系密切.沿龙门山断裂的地震分布具有明显的分段性,西南段呈水平带状分布,东北段接近垂直分布,且在北川附近存在深度突变.这与龙门山断裂的地震在西南段多表现为逆冲,东北段多表现为走滑的现象相吻合.在深度剖面上地震的空间分布存在分立的特征,通过对比前人在此地区浅层的地震剖面资料,发现地震空间分布与已探知的浅部断层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407 / 419+557 +557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汶川中强余震震源深度的确定及其意义 [J].
张瑞青 ;
吴庆举 ;
李永华 ;
丁志峰 ;
曾融生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 (10) :1234-1241
[2]   汶川8.0级大地震及其余震序列重定位研究 [J].
黄媛 ;
吴建平 ;
张天中 ;
张东宁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 (10) :1242-1249
[3]   双差算法的剖析及参数对定位的影响 [J].
郑钰 ;
杨建思 .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8, (03) :85-93
[5]   江苏及邻区地震重新定位和构造特征分析 [J].
黄耘 ;
李清河 ;
张元生 ;
孙业君 ;
沈红会 ;
金淑梅 .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01) :175-185
[6]   2003年新疆巴楚—伽师地震序列的双差法重新定位研究 [J].
黄媛 ;
杨建思 ;
张天中 .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1) :162-169
[7]   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再次精确测定1998年张北—尚义地震序列的震源参数 [J].
杨智娴 ;
陈运泰 .
地震学报, 2004, (02) :115-120
[8]  
双差地震定位法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地震精确定位中的应用[J]. 杨智娴,陈运泰,郑月军,于湘伟.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S1)
[9]   龙门山断裂带地壳速度结构和震源位置的精确修定 [J].
赵珠 ;
范军 ;
郑斯华 ;
长谷川昭 ;
堀内茂木 .
地震学报, 1997, (06) :5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