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稻源库关系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5
作者
刘爱中 [1 ]
邹冬生 [2 ]
周文新 [3 ]
梁养贤 [4 ]
刘飞 [2 ]
机构
[1]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2] 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3] 湖南农业大学对外联络处
[4] 娄底市石井乡人民政府
关键词
再生稻; 源-库关系; 产量;
D O I
10.16318/j.cnki.hbnykx.2007.02.001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综述了近年来再生稻源库关系研究的进展,包括再生稻源特性、库特性、再生稻产量形成的源库关系。同时结合再生稻源库关系研究现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引用
收藏
页码:1 / 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杂交早稻与后茬再生稻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J].
陈翻身 ;
许四五 .
中国稻米, 2006, (04) :33-33
[2]   水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J].
蔡志刚 .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01) :75-77+136
[3]   杂交稻新组合再生稻头季及再生季源库特征分析 [J].
易镇邪 ;
屠乃美 ;
陈平平 .
中国水稻科学, 2005, (03) :243-248
[4]   两系杂交稻腋芽在母体与离体条件下的再生特性 [J].
易镇邪 ;
屠乃美 ;
王璞 ;
陈平平 .
作物学报, 2005, (03) :330-336
[5]   培矮64S系列杂交稻组合再生特性研究 [J].
易镇邪 ;
屠乃美 ;
陈平平 .
杂交水稻, 2004, (06) :58-62
[6]   不同杂交稻组合再生特性的比较 [J].
张桂莲 ;
屠乃美 ;
张顺堂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5) :364-368
[7]   再生稻幼穗分化特性及发苗技术研究 [J].
冉茂林 ;
熊洪 ;
洪松 ;
张乃洪 ;
陈应平 ;
刘华忠 .
西南农业学报, 2002, (02) :28-33
[8]   再生稻某些性状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关系 [J].
唐文帮 ;
陈立云 ;
肖应辉 ;
刘建丰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1) :1-3
[9]   两优培九再生利用及其关键技术 [J].
赖波平 ;
谢国强 ;
江天程 .
杂交水稻, 2001, (06) :40-42
[10]   再生稻根系形态和机能的品种间差异及与产量的关联性 [J].
林文 ;
李义珍 ;
姜照伟 ;
郑景生 .
福建农业学报, 2001, (01)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