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方与区域地震震源机制反演技术:广义极性振幅技术(一)——原理与数值实验

被引:18
作者
严川
许力生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地方与区域地震; 震源机制反演; 广义极性振幅技术; 数值实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33 [];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基于数十年来已有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一种地方和区域地震震源机制反演技术——广义极性振幅技术(GPAT),并通过一系列数值实验检验了这种技术的可行性和抗干扰能力.首先,从地震波场概念出发,利用P波初动极性与广义震相振幅构建矢量,建立反演系统,并给出求解技术;然后,考虑影响反演结果的各种因素,包括台站布局、台站数目、随机噪声、震中位置误差、震源深度误差和速度模型误差,分别进行了单一因素影响测试;最后,同时考虑各种因素进行了综合测试.实验结果表明,GPAT是可行的,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需要强调的是,在众多影响因素中,速度模型误差对反演结果的影响最大.
引用
收藏
页码:2555 / 2572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用格点尝试法求解P波初动震源机制解及解的质量评价 [J].
俞春泉 ;
陶开 ;
崔效锋 ;
胡幸平 ;
宁杰远 .
地球物理学报, 2009, 52 (05) :1402-1411
[2]   利用P波和S波的初动和振幅比计算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 [J].
刘杰 ;
郑斯华 ;
康英 ;
啜永清 .
地震, 2004, (01) :19-26
[3]   用SH波和P波振幅比确定震源机制解 [J].
吴大铭 ;
王培德 ;
陈运泰 .
地震学报, 1989, (03) :275-281
[4]   利用区域地震台网、振幅比资料测定小震震源参数 [J].
梁尚鸿 ;
李幼铭 ;
束沛镒 ;
朱碚定 .
地球物理学报, 1984, (03) :249-257
[5]   由多个小地震推断的华北地区构造应力场的方向附视频 [J].
许忠淮 ;
阎明 ;
赵仲和 .
地震学报, 1983, (03) :268-279
[6]   DERIVATION OF SOURCE PARAMETERS FROM LOW-FREQUENCY SPECTRA [J].
GILBERT, F .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A-MATHEMATICAL PHYSICAL AND ENGINEERING SCIENCES, 1973, 274 (1239) :369-371
[7]  
Moment tensor inversion of small earthquakes in southwestern Germany for the fault plane solution .2 Ebel J E,K P Bonjer. Geophys. J. Int . 1990
[8]  
A program for focal mechanism determination by combined use of polarity and SV-P amplitude ratio data .2 Snoke J A,Munsey J W,Teague A G,et a. Earthquake Notes .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