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信用监管中应用的法律风险及其应对

被引:11
作者
贺译葶
机构
[1] 湘潭大学信用风险管理学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信用监管; 法律风险; 大数据; 算法解释权;
D O I
10.15891/j.cnki.cn62-1093/c.2022.04.013
中图分类号
D922.28 [金融法];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摘要
引入人工智能是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有利选择,目前人工智能融合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已然在信用信息的共享与挖掘、信用脸谱的描摹、信用风险的预测、信用监管执行的监控及联合奖惩的实施等多个环节彰显功用。但人工智能技术壁垒易阻隔公众知情权的行使;人工智能对信用数据的深度挖掘将威胁信用主体隐私权;人工智能嵌入信用评价的隐匿性会稀释信用主体异议权;机器智能故障易引发联合惩戒过程中的过度损权风险;人工智能算法缺陷亦可能衍生信用监管偏差及权力运行失范风险。对此,应多维治理信用评测中的数据与算法偏见,强化以效果为导向的算法披露理念,赋予信用主体算法解释权并设立信用数据活动顾问;审慎控制人工智能介入信用监管的场景与限度,明确人工智能在信用监管领域的辅助地位;明确信用监管人工智能化的主体间责任,并结合配套立法制度的完善逐一应对。
引用
收藏
页码:142 / 15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21]   人工智能时代全自动具体行政行为研究 [J].
查云飞 .
比较法研究, 2018, (05) :167-179
[22]   大数据背景下的信用管理和隐私安全研究 [J].
王祥 ;
李红娟 ;
丁红发 .
电脑与电信, 2018, (08) :3-4
[23]   智能辅助:破解环境刑事司法证据困局之匙 [J].
徐骏 ;
苗运卫 .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9 (02) :17-25
[24]   信用监管与大数据 [J].
陈刚 ;
黄芳芬 ;
刘小军 .
中国市场监管研究, 2017, (05) :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