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近SN向构造形成机制与油气成藏意义

被引:11
作者
操成杰
王小凤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构造变形; 磁组构; 古地温; 构造应力场; 油气成藏; 柴达木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近SN向构造在中国中西部各盆地都有发现,其规模不大,但对油气成藏却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在相关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大量钻探、物探、实验分析和测试等资料,以及构造形迹分析、构造运动的沉积响应、古地温场的响应和磁组构分析资料,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构造应力场特征,探讨了柴达木盆地内近SN向构造形成的力学机制及其在油气成藏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8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用物理模拟实验研究走滑断裂和拉分盆地 [J].
周永胜 ;
李建国 ;
王绳祖 .
地质力学学报, 2003, (01) :1-13
[3]   柴达木盆地北缘赛什腾-锡铁山左行逆冲断裂及地质意义 [J].
王根厚 ;
冉书明 ;
李明 .
地质力学学报, 2001, (03) :224-230
[4]   中国经向构造带的竖移运动提要 [J].
赵剑畏 .
地质力学学报, 1999, (02) :40-45
[5]   古地磁岩心定向及其在地应力测量上的应用 [J].
侯守信 ;
田国荣 .
地质力学学报, 1999, (01) :92-98
[6]   祁连造山带深部构造特征与双向挤压隆升模式 [J].
李秋生 .
地质力学学报, 1996, (03) :38-39
[7]  
青藏高原岩石圈结构演化和动力学.[M].潘裕生 编.广东科技出版社.1998,
[8]  
含油气盆地地质学研究进展.[M].赵重远等主编;.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
[9]  
岩石磁组构分析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M].余钦范;郑敏编著;.地质出版社.1992,
[10]  
沉积盆地古地温测定方法及其应用.[M].周中毅;潘长春主编;.广东科技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