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及其西南邻区新生代NW向扭动构造体系的成生发展和形成机制

被引:3
作者
丘元禧
机构
[1]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州
关键词
NW向扭动构造体系; 偏共轭剪切; 西域系(古河西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52 [构造体系和构造形式];
学科分类号
摘要
NW向扭动构造体系广泛发育于中国西部并向中国东部延伸 ,且呈多字型特征 ,但在中国东部规模等级较小 ,断续相循 ,成生活动时期很新 (晚白垩世末至早第三纪以来 ) ,由NW向褶皱、NWW向压扭性走滑、NNW向扭压性走滑和NEE向张扭性走滑组成。偏共轭剪切形成之NWW向扭动构造向中西部延伸并复合叠加在西域系 (古河西系 )之上。它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会聚在中国大陆板内碰撞效应的产物 ,与中国东部和中国西部已经厘定的其他构造体系有着完全不同的应力活动方式。
引用
收藏
页码:335 / 34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2]   青藏高原三维变形运动学的时段划分和新构造分区 [J].
马宗晋 ;
张家声 ;
汪一鹏 .
地质学报, 1998, (03) :211-227
[3]   华北东南部介休-新乡-溧阳北西向新生地震构造带 [J].
徐杰 ;
王若柏 ;
王春华 ;
宋长青 .
地震地质, 1997, (02) :30+32-39
[4]   河北磁县北西西向南山村-岔口活动断裂带活动特征与1830年磁县地震 [J].
江娃利,张英礼 .
地震地质, 1996, (04) :349-357
[5]   闽粤台沿海北西西向最新构造带与大震构造背景 [J].
毕福志 ;
袁又申 ;
范国胜 .
地震地质, 1990, (02) :183-192+195
[6]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裂陷作用和伸展构造 [J].
马杏垣 ;
刘和甫 ;
王维襄 ;
汪一鹏 .
地质学报, 1983, (01) :22-32
[7]   广东的北西向构造 [J].
丘元禧 .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所刊, 1982, (03) :179-184
[8]  
构造体系各论.[M].王治顺等编著;.地质出版社.1999,
[9]  
中国东部及邻区中、新生代盆地演化及地球动力学背景.[M].李思田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
[10]  
中国及邻区构造古地理和生物古地理.[M].王鸿祯等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