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基底断裂对长兴组生物礁的控制作用研究

被引:27
作者
谭秀成 [1 ,2 ]
罗冰 [3 ]
江兴福 [4 ]
刘宏 [2 ]
李凌 [2 ]
张本健 [5 ]
邹娟 [5 ]
赵长城 [6 ]
机构
[1]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2]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3]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4]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事业部
[5]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西北气矿
[6] 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生物礁; 基底断裂; 古地理; 长兴组; 四川盆地;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12.02.004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四川盆地长兴组生物礁油气藏是国内外该类型油气藏的一个典型代表。在前人主要针对川东北地区提出台地边缘是生物礁发育有利部位的基础上,从盆地更广的尺度,结合国内外已有实例,着重从基底断裂角度,分析了其对生物礁发育的影响与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盆地内长兴组发育有大量NE和NW向深大断裂,地层、岩相和构造证据均反映这些断裂在晚二叠世处于正断活动期,并形成了台—槽相间和台内棋盘格状堑垒构造格局。基底正断活动通过对古地理的影响来实现对生物礁的控制,生物礁受张性正断层上升盘"断隆"控制,分布于基底断裂古上升盘断阶处,如环海槽的台地边缘和台地内部断垒周缘。因此,除已获得重大突破的"环海槽礁滩气藏富气带"外,在台地内部靠基底断裂带附近,礁滩也可能发育,可作为今后油气勘探重点考虑的对象。这一研究新认识有助于拓展区域油气勘探思路,并为生物礁型油气成藏理论研究提供新的参考信息。
引用
收藏
页码:277 / 28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上扬子台地晚二叠世生物礁相地质.[M].朱同兴等著;.地质出版社.1999,
[2]  
四川盆地形成与演化.[M].郭正吾等著;.地质出版社.1996,
[3]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奥陶纪生物礁.[M].叶俭等著;.地质出版社.1995,
[4]  
中国各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礁.[M].曾鼎乾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88,
[5]  
Orthorhombic fault–fracture patterns and non-plane strain in a synthetic transfer zone during rifting: Lennard shelf; Canning basin; Western Australia.[J].John McL. Miller;E.P. Nelson;M. Hitzman;P. Muccilli;W.D.M. Hall.Journal of Structural Geology.2007, 6
[6]   叠合盆地差异构造变形与油气聚集 [J].
汤良杰 ;
黄太柱 ;
金文正 ;
吕志洲 ;
何春波 ;
宁飞 ;
王鹏昊 ;
陈群 .
地学前缘, 2009, 16 (04) :13-22
[7]   川东北普光地区与塔中地区深部礁滩体优质储层的对比研究 [J].
赵雪凤 ;
朱光有 ;
张水昌 ;
刘钦甫 .
沉积学报, 2009, 27 (03) :390-403
[8]   四川盆地二叠、三叠系环海槽礁、滩富气带勘探 [J].
王一刚 ;
洪海涛 ;
夏茂龙 ;
范毅 ;
文应初 .
天然气工业, 2008, (01) :22-27+161
[9]   试论四川盆地晚二叠世沉积环境与礁滩分布 [J].
何鲤 ;
罗潇 ;
刘莉萍 ;
黎平 ;
周贵祥 .
天然气工业, 2008, (01) :28-32+162
[10]   海相油气区生物礁研究现状、问题与展望 [J].
陆亚秋 ;
龚一鸣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7, (06) :871-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