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心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演变及提升路径

被引:48
作者
顾伟男
申玉铭
机构
[1]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关键词
创新发展; 科技创新能力; 经济发展水平; 关系类型; 提升路径; 中心城市;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8.02.015
中图分类号
F124.3 [技术发展与革新];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文章以我国35个中心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与主观赋值法相结合、变异系数、相对发展指数、耦合协调度模型等分析区域中心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的演变特征、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提升路径等。研究表明:(1)我国中心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整体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中心城市之间的差距逐步呈缩小趋势,并且差距主要在于科技创新产出和投入之间。(2)中心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水平整体上呈现出由低水平层次逐渐向高水平层次演变,高水平能力和较高增长的城市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少数创新极核,低水平能力和较低增长的城市分布在中西部地区。(3)东部沿海和长江沿线部分中心城市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现高水平的协调关系,中西部大部分中心城市则表现为中低水平的协调关系。(4)加快构建基于中心城市的科技创新网络,促进"多核驱动、点轴延伸"的整体科技创新路径形成。中心城市的科技创新提升路径呈现多样化形式,主要包括投入—产出—环境提升型和知识—技术—产业创新提升型两大类。
引用
收藏
页码:113 / 12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国家节点战略的实施路径及其经济效应评价 [J].
齐元静 ;
金凤君 ;
刘涛 ;
焦敬娟 .
地理学报, 2016, 71 (12) :2103-2118
[2]   东北地区的创新能力演化及其经济带动作用分析 [J].
宋周莺 ;
车姝韵 ;
王姣娥 .
地理科学, 2016, 36 (09) :1388-1396
[3]   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创新差异的时空格局演变 [J].
肖刚 ;
杜德斌 ;
李恒 ;
戴其文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16, (02) :199-207
[4]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功能与组织结构 [J].
杜德斌 ;
何舜辉 .
中国科技论坛, 2016, (02) :10-15
[5]   “十三五”时期科技创新驱动对我国区域发展格局变化的影响与适应 [J].
樊杰 ;
刘汉初 .
经济地理, 2016, 36 (01) :1-9
[6]   上海和北京城市创新空间结构的时空演化模式 [J].
段德忠 ;
杜德斌 ;
刘承良 .
地理学报, 2015, 70 (12) :1911-1925
[7]   基于ESDA的长三角城市群研发投入空间分异特征及时空演化 [J].
邹琳 ;
曾刚 ;
曹贤忠 .
经济地理, 2015, 35 (03) :73-79
[8]   区域创新与城市化耦合发展机制及其空间分异——以浙江省为例 [J].
蒋天颖 ;
华明浩 ;
许强 ;
王佳 .
经济地理, 2014, 34 (06) :25-32
[9]   2001-2010年黑龙江省城市创新能力格局与发展过程 [J].
谭俊涛 ;
张平宇 ;
李静 .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 (04) :508-516
[10]   中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综合评估与空间格局分异 [J].
方创琳 ;
马海涛 ;
王振波 ;
李广东 .
地理学报, 2014, 69 (04) :459-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