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人刑事责任、公司刑事责任与机器人刑事责任

被引:17
作者
李本灿
机构
[1] 山东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刑事责任论; 自然人刑事责任; 公司刑事责任; 机器人刑事责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机器人刑法的建构,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解决机器人的刑事责任问题。现有的研究以公司刑事责任作为媒介,以此论证,同样作为非自然生命体的机器人亦可以承担罪责。然而,以现行法中已经出现的责任主体(自然人与单位)为线索,对刑事责任概念的学术史梳理后不难发现,这是一条走不通的路径:传统刑事责任强调伦理非难性;公司刑事责任并非其它,只是作为集合体的领导集体的责任(Gesamtverantwortung),人在伦理上的可非难性仍是公司刑事责任概念的核心;机器人不具备自由意志,不是适格的刑事责任主体。奇点理论缺乏科学依据,技术伦理的限制决定,机器人反控人类纯属杞人忧天,机器人刑法的建构实无必要。机器人刑事责任概念之下,应当重点关注人的责任问题,即如何在相关自然人(设计者、制造者、使用者)与社会之间合理分配风险。
引用
收藏
页码:99 / 10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43 条
[1]  
智能时代需要“向善”的技术伦理观.[N].司晓;.学习时报.2019,
[2]  
人工智能,以法律和伦理为界.[N].蔡映洁;.人民日报.2017,
[3]  
Grundlagen des konstruktivistischen Unternehmensschuldbegriffes.[J].Carlos Gómez-Jara Díez.Zeitschrift für die Gesamte Strafrechtswissenschaft.2007, 2
[4]   Why Compliance Programs Fail: Economics, Ethics and the Role of Leadership [J].
Barnes, Charles S. J. .
HEC FORUM, 2007, 19 (02) :109-123
[5]   自由意志、道德代理与智能代理——兼论人工智能犯罪主体资格之生成 [J].
彭文华 .
法学, 2019, (10) :18-33
[6]   无人驾驶碰撞算法的伦理立场与法律治理 [J].
李飞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9, 25 (05) :167-187
[7]   人工智能法学研究的反智化批判 [J].
刘艳红 .
东方法学, 2019, (05) :119-126
[8]   人工智能技术伦理治理内在路径解析 [J].
王钰 ;
程海东 .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9, 41 (08) :87-93
[9]   人工智能是适格的刑事责任主体吗? [J].
叶良芳 .
环球法律评论, 2019, 41 (04) :67-82
[10]   人工智能:技术、文化与叙事 [J].
王峰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48 (04) :9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