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土壤有机碳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被引:46
作者
魏孝荣 [1 ]
邵明安 [1 ]
高建伦 [2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2] 陕西省黄龙县气象局
关键词
黄土沟壑区; 有机碳; 土地利用; 地形条件; 土壤类型;
D O I
10.13227/j.hjkx.2008.10.052
中图分类号
S153 [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化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研究不同环境要素共同作用下的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对于全面准确评估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有机碳状况和土壤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了黄土高原沟壑区典型小流域土壤不同组分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与地形条件、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黄土沟壑区小流域土壤总有机碳变异较小(变异系数为34%),高活性有机碳变异较大(变异系数为43%),有机碳的变异性随其活性的增强而增大.各组分有机碳之间极显著正相关,而且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含量顺序一致.各组分有机碳在不同地形条件下以塬面土壤最高,沟道土壤最低;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以林地和农田土壤较高,草地土壤较低;在不同土壤类型中则以黑垆土最高,红土最低.不同环境条件下各组分有机碳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环境条件不但直接影响有机碳的分布,还通过影响有机碳不同组分之间的关系来改变其分布特征.研究区总有机碳与活性有机碳之间的关系受环境条件影响最大,中活性与高活性有机碳之间的关系受环境条件影响最小.
引用
收藏
页码:2879 / 288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退耕弃荒洼地土壤有机碳在生态系统转化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J].
涂成龙 ;
刘丛强 ;
武永锋 .
环境科学, 2007, (09) :1912-1917
[2]   黄土区不同类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含量及其关系 [J].
汪文霞 ;
周建斌 ;
严德翼 ;
马勤安 .
水土保持学报, 2006, (06) :103-106+132
[3]   长期施肥对我国典型土壤活性有机质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J].
徐明岗 ;
于荣 ;
孙小凤 ;
刘骅 ;
王伯仁 ;
李菊梅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6, (04) :459-465
[4]   湖南典型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演变趋势 [J].
彭佩钦 ;
刘强 ;
黄道友 ;
汪汉林 ;
唐国勇 ;
苏以荣 .
环境科学, 2006, (07) :1319-1322
[5]   土地利用变化对中国土壤碳储量变化的间接影响 [J].
周涛 ;
史培军 .
地球科学进展, 2006, (02) :138-143
[6]   坡地黑土有机碳分布特征与土壤碳损失量计算 [J].
方华军 ;
杨学明 ;
张晓平 ;
梁爱珍 ;
不详 .
中国环境科学 , 2005, (S1) :81-84
[7]   植被对黄土高原沟壑区坡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J].
刘守赞 ;
郭胜利 ;
王小利 ;
薛宝民 .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4) :529-536
[8]   Changes of Labile Organic Carbon Fractions in Soils Under Different Rotation Systems [J].
NI Jin-Zhi .
Pedosphere, 2004, (01) :103-109
[9]   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有机碳估算及其分布规律分析 [J].
徐香兰 ;
张科利 ;
徐宪立 ;
彭文英 .
水土保持学报, 2003, (03) :13-15
[10]   黄土区长期定位培肥试验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J].
魏孝荣 ;
郝明德 ;
张春霞 .
水土保持研究, 2003, (01) :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