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滑脱层厘定

被引:37
作者
董臣强 [1 ]
孙自明 [2 ]
洪太元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
[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构造演化; 前陆褶皱冲断带; 构造滑脱层; 准噶尔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褶皱冲断带位于天山造山带北侧,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的叠加,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构造滑脱层。构造滑脱层的存在不仅是制约该区盖层滑脱型构造样式形成演化的关键因素,而且也是造成深层与浅层构造不协调的主要原因。通过大量地表露头的观察和地震资料的解释,系统识别和厘定了中二叠统芦草沟组和红雁池组、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白垩系吐谷鲁群、古近系安集海河组和新近系塔西河组等共6个与大套泥岩、膏泥岩和煤系地层相关的主要构造滑脱层。不同地区往往发育有一个或多个构造滑脱层,层位上具有自东向西逐渐变新的趋势。构造滑脱层的识别和厘定对该区构造建模和准确落实地下含油气构造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38 / 14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中国西北地区燕山期构造应力场特征与成盆作用 [J].
吉让寿 ;
秦德余 .
石油实验地质, 2005, (06) :559-564
[2]   中国西部多旋回演化与油气聚集 [J].
何治亮 ;
顾忆 ;
高山林 .
石油实验地质, 2005, (05) :13-18
[3]   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特征及有利勘探方向 [J].
孙自明 ;
何治亮 ;
牟泽辉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2) :216-221
[4]   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形成的动力学模式及模拟研究 [J].
刘树根 ;
罗志立 ;
赵锡奎 ;
乐光禹 ;
刘顺 ;
李天斌 ;
宋鸿彪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3, (05) :432-438
[5]   天山北侧前陆盆地异常高压成因研究 [J].
徐国盛 ;
匡建超 ;
李建林 ;
党录瑞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2000, (03) :255-262
[6]   霍玛吐冲断构造模式的建立 [J].
吴晓智 ;
向书政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6, (S1) :82-87+147
[7]   准噶尔盆地南缘超压泥岩层及其构造地质意义 [J].
况军 .
石油实验地质, 1993, (02) :168-173
[8]   再论博格达推覆构造与油气 [J].
伍致中 ;
郭富贤 .
新疆地质, 1991, (01) :4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