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上游积石峡古地震堰塞溃决事件与喇家遗址异常古洪水灾害

被引:62
作者
吴庆龙 [1 ]
张培震 [1 ]
张会平 [1 ]
叶茂林 [2 ]
张竹琪 [1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关键词
黄河; 积石峡; 古地震; 堰塞湖; 溃坝; 古洪水; 喇家遗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9 [工程地震]; P642.2 [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0814 ;
摘要
黄河上游积石峡史前时期发生了一次严重的堰塞事件,形成了水体达11.71×108m3的古堰塞湖;山体崩塌是黄河发生堰塞的直接原因,而地震则很可能是触发山体崩塌的关键因素.堰塞湖在形成后不久即发生了部分溃决,造成了洪峰近35000m3·s-1的异常洪水,相当于该河段万年一遇洪水流量的3倍多;残余堰塞湖则因泥沙的逐渐淤积而消亡.年代学研究表明,这一堰塞及溃决事件发生在大约1730B.C.,与其下游25km处黄河岸边喇家遗址毁灭的年代一致.根据该遗址在很短的时间内先后毁灭于地震和洪水,可以推测积石峡黄河古堰塞溃决事件与喇家遗址的毁灭存在密切的联系.流量-水位关系的计算则表明,黄河上游万年一遇的洪水不能淹没喇家遗址,而积石峡古堰塞湖的溃决洪水则完全可以将喇家遗址毁灭.因此,毁灭喇家遗址的异常洪水并不是气候变化造成的洪水,而是由强烈地震所诱发的堰塞湖溃决洪水;也就是说,地震及其次生堰塞湖溃决洪水共同毁灭了喇家这一齐家文化的重要遗址.这一发现和研究对认识史前人地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148 / 1159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44 条
[1]   滇西北丽江地区石鼓古湖的发现及其在现代金沙江河谷发育中的意义 [J].
赵希涛 ;
曲永新 ;
张永双 ;
胡道功 ;
郭长宝 .
地质通报, 2007, (08) :960-969
[2]   滇西北德钦地区金沙江奔子栏古堰塞湖的发现及意义 [J].
张永双 ;
赵希涛 ;
胡道功 .
地质通报, 2007, (08) :970-975
[3]   青藏高原东北缘临夏盆地晚新生代构造变形及过程 [J].
袁道阳 ;
张培震 ;
方小敏 ;
王志才 ;
宋春晖 ;
郑德文 .
地学前缘, 2007, (01) :243-250
[4]   全新世中期的旱涝变化与中华古文明的进程 [J].
王绍武 ;
黄建斌 .
自然科学进展, 2006, (10) :1238-1244
[5]   西藏东南雅鲁藏布大峡谷入口处第四纪多次冰川阻江事件 [J].
刘宇平 ;
D R Montgomery ;
B Hallet ;
唐文清 ;
张建龙 ;
张选阳 .
第四纪研究, 2006, (01) :52-62
[6]   构造、气候与砾岩——以积石山和临夏盆地为例 [J].
郑德文 ;
张培震 ;
万景林 ;
袁道阳 ;
李大明 ;
王建平 ;
尹京武 ;
李传友 ;
王志才 .
第四纪研究, 2006, (01) :63-69
[7]   有关青藏高原东北缘晚新生代扩展与隆升的讨论 [J].
张培震 ;
郑德文 ;
尹功明 ;
袁道阳 ;
张广良 ;
李传友 ;
王志才 .
第四纪研究, 2006, (01) :5-13
[8]   夏朝前夕洪水发生的可能性及大禹治水真相 [J].
吴文祥 ;
葛全胜 .
第四纪研究, 2005, (06) :79-87
[9]   青海拉脊山断裂带新活动特征的初步研究 [J].
袁道阳 ;
张培震 ;
雷中生 ;
刘百篪 ;
刘小龙 .
中国地震, 2005, (01) :93-102
[10]   岷江叠溪古堰塞湖的发现 [J].
王兰生 ;
杨立铮 ;
王小群 ;
段丽萍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1)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