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裂-砂体复合输导体系输导效率的定量评价——以库车前陆盆地北带白垩系为例

被引:10
作者
尚晓庆 [1 ,2 ]
刘洛夫 [1 ,2 ]
高小跃 [1 ,2 ]
姜振学 [1 ,2 ]
刘国东 [1 ,2 ]
曾丽媛 [1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关键词
输导效率; 复合输导体系; 白垩系; 库车前陆盆地北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作为库车前陆盆地北带白垩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之一,断裂-砂体复合输导体系的输导能力是决定油气能否成藏以及成藏规模的重要条件。在对研究区输导体系研究的基础上,选取适合前陆盆地输导体系的公式,分别计算了逆冲断裂和砂体输导体系的输导效率;同时对不同构造带输导体系的组合方式进行研究,拟定不同区带断裂、砂体输导体系对油气输导的贡献量。最后提出用权重法计算断裂-砂体复合输导体系输导效率的模型公式,并对研究区的复合输导效率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受到沉积作用和山前构造挤压的双重控制,断裂-砂体复合输导体系的输导能力呈现出带状展布的特征,与已发现气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证明该模型公式对于天然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其中,克拉地区断裂-砂体复合输导体系的相对输导系数大于90×10-2,是研究区输导条件最为有利的区域,其次为大北地区,再次为迪那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3+164 +164-16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断层封闭性定量评价 [J].
吕延防 ;
王帅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10, 34 (05) :35-41+166
[2]   高邮凹陷西部油气输导体系类型及特征研究 [J].
陈强 ;
张卫海 ;
黄峰 ;
郭丽丽 ;
张伟忠 .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9, 31 (02) :183-186+192+5
[3]   油气二次运移过程中的运移效率探讨 [J].
周波 ;
金之钧 ;
罗晓容 ;
王毅 ;
张发强 .
石油学报, 2008, (04) :522-526
[4]   准噶尔盆地南缘褶皱冲断带断裂输导石油效率评价 [J].
孙永河 ;
吕延防 ;
付晓飞 ;
杨典栋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8, (03) :430-436
[5]   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之我见 [J].
罗晓容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8, (02) :149-156+170
[6]   库车坳陷北带断裂输导效率及其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J].
孙永河 ;
吕延防 ;
付晓飞 ;
付广 ;
王涛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6) :135-140+151
[7]  
二次运移数学模型及其在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8段石油运移研究中的应用[J]. 罗晓容,喻建,张发强,张刘平,侯平,杨飏,陈瑞银,陈占坤,周波.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S1)
[8]   库车坳陷北带断裂输导天然气效率评价 [J].
付广 ;
孙永河 ;
吕延防 ;
黄劲松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7, (01) :26-31
[9]   断裂输导体系输导天然气效率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J].
孙永河 ;
吕延防 ;
付广 ;
付晓飞 ;
张兴彦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6, (01) :73-77
[10]   我国典型天然气藏输导体系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为例 [J].
朱筱敏 ;
刘成林 ;
曾庆猛 ;
门相勇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6) :724-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