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地区多剖面地层学分析与良渚期环境事件

被引:19
作者
史威 [1 ]
马春梅 [2 ]
朱诚 [2 ]
王富葆 [2 ]
李世杰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2] 南京大学海洋与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太湖地区; 良渚时期; 典型遗址及剖面; 古侵蚀面; 环境变迁; 突变事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5 [区域地层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太湖地区多剖面地层学分析和环境考古研究表明:本区良渚期为全新世大暖期中气候逐渐向干凉转变的时期,但大部分时间里仍略比今天暖湿。良渚期末气候走入低谷并剧烈波动,良渚期侵蚀面反映一次较长时间的海面下降过程,气候剧烈波动的转型期与海面下降至低海面过程相一致。此时本区洪积层、埋藏遗址及遗址地层中文化间歇层等发育皆反映古洪水泛滥事件的存在;而良渚期侵蚀面上的铁锰结核聚集现象及现没于水下的众多良渚期开挖的古井等遗迹还反映出这一时期也曾发生过气候干燥事件。分析认为良渚文化繁荣发展期陆地面积扩大,气候略好于今天;而良渚文化衰亡期则处于4300~3800aB.P.间的水、旱灾丛生的低海面气候异常期。
引用
收藏
页码:1129 / 113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良渚文明兴衰的生态史观 [J].
陈杰 .
东南文化, 2005, (05) :33-40
[3]   太湖流域地貌与环境变迁对新石器文化传承的影响 [J].
申洪源 ;
朱诚 ;
贾玉连 .
地理科学, 2004, (05) :580-585
[4]   略论自然环境在太湖流域文明化进程中的地位 [J].
曹峻 .
东南文化, 2004, (03) :10-13
[5]   太湖平原全新世中晚期古植被、古环境与古文化——以苏州绰墩遗址为例附视频 [J].
萧家仪 ;
郭平 ;
王丹 ;
张瑞虎 ;
丁金龙 .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2) :91-97
[6]   太湖流域水灾演变与环境变迁的相关分析 [J].
史威 ;
朱诚 .
自然灾害学报, 2004, (01) :32-37
[7]   对长江三角洲和宁绍平原一万年来高海面问题的新认识 [J].
朱诚 ;
郑朝贵 ;
马春梅 ;
杨晓轩 ;
高锡珍 ;
王海明 ;
邵九华 .
科学通报, 2003, (23) :2428-2438
[8]   自然环境变迁与良渚文化兴衰关系的思考 [J].
蒋卫东 .
华夏考古, 2003, (02) :38-45
[9]   4000aB.P.前后降温事件与中华文明的诞生 [J].
吴文祥 ;
刘东生 .
第四纪研究, 2001, (05) :443-451
[10]   长江三角洲地区新石器遗址文化间歇层与全新世埋藏古树研究(英文) [J].
朱诚 ;
于世永 ;
张强 ;
张芸 ;
李刚 ;
赵宁曦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6) :693-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