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现行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若干构想

被引:10
作者
沈晓鸣
机构
[1] 浙江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损害赔偿; 国家赔偿; 受害人; 附带民事诉讼; 精神损害赔偿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正> 精神损害赔偿,[1]是民法上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其性质是一种财产赔偿责任,[2]设立该制度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给予人格利益、身份利益等精神利益受到侵犯而遭受精神损害的权利人以一定的金钱赔偿,填补权利人遭受的精神损害,慰籍其情感,惩罚加害人的不法行为,[3]体现法律对权利人人格和尊严的尊重,从而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1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浅议违约与精神损害赔偿 [J].
何谦 .
当代法学, 2002, (07) :111-115
[2]   精神损害赔偿法律关系之客体探究 [J].
陈明添 ;
游素华 .
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 (03) :30-32
[3]   美国合同法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探析 [J].
姜作利 .
法学论坛, 2001, (06) :38-44
[4]   用“精神损害赔偿”称谓诉讼纠纷质疑 [J].
李伟 .
现代法学, 1988, (04) :16-17
[5]   论人格损害赔偿 [J].
杨立新 .
河北法学, 1987, (06) :27-30
[6]  
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与评算[M]. 人民法院出版社 , 关今华主编, 2002
[7]  
人身权法论[M]. 人民法院出版社 , 杨立新著, 2002
[8]  
民法、侵权行为法[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王利明主编,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