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文化价值评价及差异化振兴路径——以河南省焦作市为例

被引:59
作者
何艳冰 [1 ,2 ]
张彤 [1 ]
熊冬梅 [1 ]
机构
[1] 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2] 河南理工大学太行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文化价值; 文化振兴; 模糊综合评价法; 焦作;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20.10.027
中图分类号
G249.27 [地方群众文化事业]; F327 [地方农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05 ; 0503 ; 020202 ;
摘要
从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方面构建传统村落文化价值评价指标体系,以焦作市为研究区域,通过实地踏勘、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化访谈获取数据,运用组合赋权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对18个传统村落文化价值进行评价,揭示其在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历史影响下的分异特征,基于象限图法探索传统村落差异化文化振兴路径。结果表明:①焦作市传统村落文化价值总体处于中等水平,物质文化价值显著高于非物质文化价值。②就地形地貌而言,传统村落文化价值呈现山地>平原>丘陵的特征;不同产业活动对传统村落文化价值作用明显,旅游发展型传统村落文化价值最高;传统村落文化价值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城乡空间联系对传统村落物质文化价值和非物质文化价值的影响迥异,总体上远郊村文化价值较低;从传统功能看,防御型传统村落文化价值最高,农耕型最低;从形成年代看,文化价值的时间规律性不明显。③基于传统村落物质与非物质文化价值的组合情况凝练出四种文化振兴路径:旅游示范型、文化创意型、保护储备型、主题民宿型。
引用
收藏
页码:230 / 23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J].
李江苏 ;
王晓蕊 ;
李小建 .
经济地理, 2020, 40 (02) :143-153
[2]   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性补偿模型及湘西实证 [J].
刘春腊 ;
徐美 ;
刘沛林 ;
曾凡超 .
地理学报, 2020, 75 (02) :382-397
[3]   徽州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时空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J].
卢松 ;
张小军 .
经济地理, 2019, 39 (12) :204-211
[4]   “双修”视角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模式研究——以湖南省2个典型村为例 [J].
李伯华 ;
郑始年 ;
窦银娣 ;
刘沛林 ;
曾灿 .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 (09) :1412-1423
[5]   苏南不同类型传统村落乡村性评价及特征研究——基于苏州12个传统村落的调查 [J].
王勇 ;
周雪 ;
李广斌 .
地理研究, 2019, 38 (06) :1311-1321
[6]   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 [J].
孙才志 ;
曹强 ;
王泽宇 .
经济地理, 2019, 39 (05) :37-46
[7]   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村落交通可达性分析——以贵州省铜仁市为例 [J].
张忠训 ;
杨庆媛 ;
王立 ;
苏康传 ;
匡成铭 .
资源科学, 2018, 40 (11) :2296-2306
[8]   传统村落景观脆弱性及其定量评价——以湖南省新田县为例 [J].
邹君 ;
刘媛 ;
谭芳慧 ;
刘沛林 .
地理科学, 2018, 38 (08) :1292-1300
[9]   传统村落保护度评价体系及其实证研究——以湖南省首批中国传统村落为例 [J].
杨立国 ;
龙花楼 ;
刘沛林 ;
刘小兰 .
人文地理, 2018, 33 (03) :121-128+151
[10]   传统村落景观价值居民感知与评价研究——以张谷英村为例 [J].
李伯华 ;
杨家蕊 ;
刘沛林 ;
陈驰 ;
刘一曼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52 (02) :248-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