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背景下景观生态适应性特征

被引:15
作者
张小飞 [1 ,2 ]
彭建 [2 ]
王仰麟 [2 ]
吴文斌 [3 ]
杨鹏 [3 ]
刘焱序 [2 ]
宋治清 [2 ]
薛怡珍 [4 ]
机构
[1]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城市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2]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农业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4] 台南大学生态科学与技术学系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生态适应性; 景观系统; 全球变化; 农业景观; 城市景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901 [景观学、区域论];
学科分类号
0705 ; 070501 ;
摘要
全球变化包含气候变化、经济发展、土地利用变化等自然、人为及共同作用下引发的转变,是当前景观结构与功能保障面临的主要挑战。景观生态适应性是指景观这一地表镶嵌体吸纳上述影响并维持主要功能的特性,涉及不同景观类型、组成单元及层级在不同时空尺度中的不同程度转变。本文从景观生态学视角切入,以景观系统作为缓解与适应全球变化冲击的主体,整合农业景观、城市景观等相关研究案例,凝练当前景观系统适应全球变化过程的特征为:(1)由部分因子的绝对主导转向复合因子共同作用;(2)景观类型内部趋同,景观多样性及独特性降低;(3)同类景观间功能等级分明、分工明确,跨区域时空联系增强;(4)不同景观类型间空间边界清晰,过渡带景观功能退化。就当前全球变化议题,建议后续研究应加强:不同景观类型或组成单元的适应能力对比及其不确定性分析;基于景观系统整体健康的适应途径尺度联系解析;多学科、多部门研究在全球变化情景下的有效整合;景观系统适应性或适应能力量化分析方法的深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167 / 117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8 条
[1]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Planting Boundary and Potential Yield for Different Rice Cropping Systems in Southern China[J]. YE Qing,YANG Xiao-guang,LIU Zhi-juan,DAI Shu-wei,LI Yong,XIE Wen-juan,CHEN Fu.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14(07)
[2]   中国景观生态学发展历程与未来研究重点 [J].
陈利顶 ;
李秀珍 ;
傅伯杰 ;
肖笃宁 ;
赵文武 .
生态学报, 2014, 34 (12) :3129-3141
[3]   深圳市城市扩展预测与分区评价 [J].
张津 ;
李双成 ;
王阳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50 (02) :379-387
[4]  
Dynamics of decadal chang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double-cropping rice cultivation in China[J]. DUAN JuQi,ZHOU GuangSheng.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3(16)
[5]   景观连通性理论在城市土地适宜性评价与优化方法中的应用 [J].
焦胜 ;
李振民 ;
高青 ;
周恺 ;
魏春雨 ;
何韶瑶 .
地理研究, 2013, 32 (04) :720-730
[6]  
Assessing Adaptability of Planted Trees Using Leaf Traits: A Case Study with Robinia pseudoacacia L. in the Loess Plateau, China[J]. JIN Tiantian1, 2, LIU Guohua1, FU Bojie1, DING Xiaohui1, 2, YANG Lei1, 2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Urban and Regional Ecology, Research Center for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5, China;2. 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11(03)
[7]   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可能影响:Ⅵ.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种植制度北界的可能影响 [J].
杨晓光 ;
刘志娟 ;
陈阜 .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 (08) :1562-1570
[8]   21世纪初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与驱动力分析 [J].
刘纪远 ;
张增祥 ;
徐新良 ;
匡文慧 ;
周万村 ;
张树文 ;
李仁东 ;
颜长珍 ;
于东升 ;
吴世新 ;
江南 .
地理学报, 2009, 64 (12) :1411-1420
[9]   基于功能网络评价的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研究——以常州市为例 [J].
张小飞 ;
李正国 ;
王如松 ;
王仰麟 ;
李锋 ;
熊侠仙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45 (04) :728-736
[10]   简论人类圈(Anthroposphere)在地球系统中的作用 [J].
叶笃正 ;
季劲钧 ;
严中伟 ;
王叶 ;
延晓冬 .
大气科学, 2009, (03) :409-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