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信用立法的合宪性考察与调整

被引:48
作者
沈毅龙
机构
[1]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公共信用; 诚信; 法律保留原则; 法律明确性原则; 比例原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1 [行政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为提高社会诚信水平,公共信用立法授权政府建立专门机构,对公共机构履行职责或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制作或获取的与信息主体信用状况有关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评价,形成档案式的公共信用信息,并对外公布或作为行政执法的重要依据。公共信用信息的收集、加工、评价、共享及应用等,可能严重影响公民的个人信息权益、人格权、平等权等基本权利,应当有立法上的明确授权。立法上应当明确公共信用的内涵,以防止公共信用信息的泛化而演变为一般性社会管控或促进执法的工具,偏离原初的提高社会诚信水平的立法目的。不合理的信用评价与应用,无助于社会诚信水平的提高,权利限制与立法目的应当合乎比例。
引用
收藏
页码:106 / 119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1]   论宪法上的一般人格权及其对民法的影响 [J].
王锴 .
中国法学, 2017, (03) :102-121
[2]   善治须用良法:社会信用立法论略 [J].
罗培新 .
法学, 2016, (12) :104-112
[3]   行政发包制 [J].
周黎安 .
社会, 2014, 34 (06) :1-38
[4]   目的正当性与比例原则的重构 [J].
刘权 .
中国法学, 2014, (04) :133-150
[5]   论信息自决权作为一项基本权利在我国的证成 [J].
姚岳绒 .
政治与法律, 2012, (04) :72-83
[6]   公共规制中的信息工具 [J].
应飞虎 ;
涂永前 .
中国社会科学, 2010, (04) :116-131+222
[7]   宪法上的人格权 [J].
林来梵 ;
骆正言 .
法学家, 2008, (05) :60-66
[8]   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 [J].
周黎安 .
经济研究, 2007, (07) :36-50
[9]   诚信内涵解析 [J].
杨方 .
道德与文明, 2005, (03) :24-26
[10]   中国行政执法困境的个案解读 [J].
王锡锌 .
法学研究, 2005, (03) :3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