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湾西南季风与南海热带季风的气候特征比较

被引:26
作者
李汀 [1 ]
琚建华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云南省气象局
关键词
孟加拉湾西南季风; 南海热带季风; 季风建立; 季风环流; 季风降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5.4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运用NCAR/NCEP再分析数据和APHROMAV1003R1降水数据,对比分析了孟加拉湾西南季风和南海热带季风的气候特征异同以及对降水分布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1)孟加拉湾西南季风比南海热带季风爆发更早、强度更强、持续时间更久、向北推进更北.(2)孟加拉湾西南季风建立过程缓慢,主要是索马里越赤道西南气流的逐渐加强和热带印度洋ITCZ(赤道辐合带)的逐渐北移;而南海热带季风建立过程迅速,主要是东亚大槽的一次替换过程伴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突然东撤和热带西太平洋ITCZ的突然北跳.(3)孟加拉湾西南风纬向分量较强,季风建立前后主要变化在于偏西风的强度;而南海西南风经向分量较强,季风建立后风向突然逆转,东南风由于副高东撤而迅速被西南风取代.(4)孟加拉湾西南季风撤退较快,而南海季风则撤退较慢.(5)根据季风进程将夏季风期划分为季风发展期(5月)、强盛期(6—8月)和减退期(9—10月).其间对流活跃区的发展和推进、季风槽的位置以及对应降水区域均有明显差异.(6)在夏季风期,孟加拉湾和南海经度上分别存在着由ITCZ北抬引起的、在季风槽对流活跃区上升而在南北两侧下沉的、南北对称分布的季风经向次级环流.由于孟加拉湾和青藏高原强大热源的存在,孟加拉湾上升区南北跨度比南海的更大;孟加拉湾经圈环流更加稳定,而南海经圈环流的南北摆动更明显;孟加拉湾上升中心区比南海的偏北;在季风减退期,由于南海ITCZ撤退较慢,其上升区比孟加拉湾上升区偏北.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Vortex genesis over the Bay of Bengal in spring and its role in the onset of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J]. WU GuoXiong1, GUAN Yue1,2, WANG TongMei3, LIU YiMin1, YAN JingHui4 & MAO JiangYu1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Numerical Modeling for Atmospheric Sciences and Geophysical Fluid Dynamics (LASG),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29, China;2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3Department of Atmospheric Science, Sun Yat
[2]   青藏高原增暖对东亚夏季风的影响——大气环流模式数值模拟研究 [J].
包庆 ;
Bin WANG ;
刘屹岷 ;
吴国雄 .
大气科学, 2008, (05) :997-1005
[3]  
A Review of Recent Advances in Research on Asian Monsoon in China[J]. 何金海,琚建华,温之平,吕俊梅,金放华.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7(06)
[4]   华南6月持续性致洪暴雨与孟加拉湾对流异常活跃的关系 [J].
许晓林 ;
徐海明 ;
司东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7, (04) :463-471
[5]   夏季南海季风槽与印度季风槽的气候特征之比较 [J].
潘静 ;
李崇银 .
大气科学, 2006, (03) :377-390
[6]   南亚夏季风爆发前后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 [J].
朱敏 ;
张铭 .
热带气象学报, 2006, (02) :155-160
[7]   孟加拉湾深对流加热对东亚季风环流系统的影响 [J].
周兵 ;
吴国雄 ;
梁潇云 .
气象学报, 2006, (01) :48-56
[8]   东亚夏季风的季节内振荡研究 [J].
琚建华 ;
钱诚 ;
曹杰 .
大气科学, 2005, (02) :187-194
[9]   孟加拉湾热源对亚洲夏季风环流系统的影响 [J].
张艳焕 ;
郭品文 ;
周慧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5, (01) :1-8
[10]   亚洲热带夏季风的首发地区和机理研究 [J].
钱永甫 ;
江静 ;
张艳 ;
姚永红 ;
徐忠峰 .
气象学报, 2004, (02) :129-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