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自治地方法律变通的价值辨正、路径选择与判准甄别——以多民族背景与公民权利的平等维护为分析视角

被引:5
作者
田钒平
机构
[1] 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民族自治地方; 法律变通; 民族关系; 价值定位; 路径选择; 过程公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0.4 [学习、研究];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多民族背景"是民族自治地方在法治建设中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通过行使法律变通权,将民族关系问题纳入法治轨道,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提供一个正当有效的制度平台和维护机制,推动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局面的形成和发展,进而为具有不同民族身份的公民平等实现其法律权利营造良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环境,是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立法法赋予民族自治地方法律变通权的根本目的。完善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协商决策机制,建构协商司法模式,妥善处理不同民族习惯法之关系、国家法与习惯法之关系,有效开展民族自治地方法律变通工作,是改善民族自治地方法治现状的必然选择。
引用
收藏
页码:111 / 11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民族地区经济增长视阈下习俗变迁的意义与路径分析 [J].
田钒平 ;
王允武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0, 31 (08) :159-163
[2]   论习惯的合法性检验标准 [J].
王林敏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05) :46-52
[4]   民间法研究 [J].
谢晖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01) :10-10
[6]   试论从习惯到法律的转变——一个司法视角的审视 [J].
张晓萍 .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07, (05) :28-32
[7]   民族自治地方刑法立法变通或补充探究 [J].
向平生 ;
成序 .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6, (07) :63-66
[8]   论民族地区的法律变通 [J].
胡启忠 .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07) :82-101+276
[9]   试论民族自治地方变通规定的法律地位及完善 [J].
高崇慧 .
学术探索, 2001, (06) :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