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包裹体技术在油气成藏期次研究中的应用——以黑帝庙地区为例

被引:15
作者
徐良 [1 ]
杨光 [1 ]
夏淑华 [2 ]
机构
[1]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关键词
激光拉曼; 均一温度; 埋藏史; 成藏期次;
D O I
10.13278/j.cnki.jjuese.2006.s1.007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应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成分测试技术,结合埋藏史和古地温史,研究松辽盆地南部黑帝庙地区青山口组油气成藏期次。研究表明,该区经历了两次大规模油气运移成藏期和一次弱成藏期:第一次油气成藏期对应的古地温为80~100℃,期内发生嫩江末期构造运动对油气成藏产生不利影响;第二次油气成藏期对应的古地温为120~140℃,由于在明水末期研究区的构造基本定型,为油气成藏提供了圈闭条件,因此这次成藏是现存油气藏的主要成藏期;弱成藏期无论规模和持续时间都较小,对应的古地温为150~170℃,推测由断裂沟通深部烃源所造成。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凹陷油气成藏期次研究 [J].
侯启军 ;
冯子辉 ;
邹玉良 .
石油实验地质, 2005, (04) :390-394
[2]   松辽盆地南部中浅层成藏机制研究 [J].
赵占银 ;
李洪革 ;
王兴光 ;
苗洪波 ;
毛超林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6) :17-19
[3]   基底断裂对松辽南部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 [J].
赵文智 ;
李建忠 .
石油学报, 2004, (04) :1-6
[4]   松辽南部大情字井地区断裂构造特征及其控油作用 [J].
李建忠 ;
杨涛 ;
王立武 ;
江涛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1) :18-20
[5]   有机包裹体的拉曼光谱测定 [J].
何谋春 ;
吕新彪 ;
王群英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2, (02) :181-183+186
[6]   大港探区流体包裹体组分特征及其应用 [J].
邹海峰 ;
徐学纯 .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2001, (03) :251-256
[7]   应用流体包裹体研究油气成藏期次——以柴达木盆地南八仙油田第三系储层为例 [J].
高先志 ;
陈发景 .
地学前缘, 2000, (04) :548-554
[8]   有机包裹体在油气运移研究中的应用综述 [J].
陈建平 ;
查明 ;
周瑶琪 .
地质科技情报, 2000, (01) :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