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尼日尔盆地海侵的微体古生物和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34
作者
刘邦
潘校华
万仑坤
毛凤军
刘计国
吕明胜
王玉华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海侵; 微古生物; β-胡萝卜烷; 甲藻甾烷; 晚白垩世; 东尼日尔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13 [微体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09 ; 070903 ;
摘要
东尼日尔盆地是中西非裂谷系中典型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位于尼日尔东部,包括Termit、Tefidet、Tenere、Grein、Bilma等5个坳陷。在对位于Tenere坳陷的Saha-1井和位于Termit坳陷的Helit-1井的上白垩统泥岩岩屑样品的微体古生物分布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论证了东尼日尔盆地晚白垩世发生海侵。Saha-1井上白垩统泥岩岩屑样品微体古生物鉴定结果显示,样品中含有海相沟鞭藻、介形类、钙质超微、有孔虫等化石;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具有高丰度的伽马蜡烷、β-胡萝卜烷,且指示海相沉积环境的标志物甲藻甾烷丰富。微体古生物分布和地球化学特征均表明,晚白垩世地层沉积于海相环境。晚白垩世为全球海平面高位期,东尼日尔盆地发生大规模海侵。在早白垩世,东尼日尔盆地以陆相沉积为主;在晚白垩世热沉降和海侵的背景下,东尼日尔各坳陷成为一个统一的海相盆地,沉积了巨厚的海相地层。
引用
收藏
页码:995 / 100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松辽盆地海侵制约油页岩形成的微体古生物和分子化石证据 [J].
冯子辉 ;
方伟 ;
王雪 ;
黄春艳 ;
霍秋立 ;
张居和 ;
黄清华 ;
张蕾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 39 (10) :1375-1386
[2]   苏北盆地晚白垩世—古新世海侵湖泊的证据及其地质意义 [J].
傅强 ;
李益 ;
张国栋 ;
刘玉瑞 .
沉积学报, 2007, (03) :380-385
[3]   苏丹裂谷盆地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兼与中国东部裂谷盆地对比分析 [J].
窦立荣 ;
潘校华 ;
田作基 ;
肖坤叶 ;
张志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3) :255-261
[4]   苏丹迈努特盆地油气成藏机理和成藏模式 [J].
窦立荣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5, (01) :50-57
[5]   苏丹穆格莱特盆地的地质模式和成藏模式 [J].
童晓光 ;
窦立荣 ;
田作基 ;
潘校华 ;
朱向东 .
石油学报, 2004, (01) :19-24
[6]   塔里木北部库车前陆盆地晚白垩世和古新世的钙质超微化石组合 [J].
苏新 ;
郭宪璞 ;
丁孝忠 .
现代地质, 2003, (04) :370-377
[7]   松辽盆地白垩纪缺氧地质事件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J].
侯读杰 ;
冯子辉 ;
黄清华 .
现代地质, 2003, (03) :311-317
[8]   塔里木盆地中新生代海侵和海相地层研究的新进展 [J].
郭宪璞 ;
丁孝忠 ;
何希贤 ;
李汉敏 ;
苏新 ;
彭阳 .
地质学报, 2002, (03) :299-307
[9]   黑龙江北安地区早白垩世孢粉组合 [J].
万传彪 ;
乔秀云 ;
孔惠 ;
金玉东 ;
孙跃武 ;
刘鹏举 ;
杨建国 ;
任延广 .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2, (01) :85-92
[10]  
陆相断陷湖盆优质烃源岩形成机制与成藏贡献[M]. 地质出版社 , 侯读杰等,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