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多不杂斑岩铜矿斑岩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37
作者
祝向平 [1 ,2 ]
陈华安 [1 ]
刘鸿飞 [2 ]
马东方 [1 ]
李光明 [1 ]
黄瀚霄 [1 ]
张红 [1 ]
刘朝强 [3 ]
卫鲁杰 [2 ]
机构
[1]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2] 西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3] 西藏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五地质大队
关键词
西藏多不杂; 斑岩铜矿; 多龙矿集区;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岩浆演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41 [铜]; P597.3 [];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070902 ;
摘要
西藏多不杂斑岩铜矿位于西藏北部,是青藏高原中部发现的第一个斑岩铜矿。多不杂斑岩铜矿内有两期花岗闪长斑岩和最晚期的闪长玢岩侵位,其中第二期侵位的花岗闪长斑岩是多不杂矿床的主要成矿斑岩。本文开展了多不杂矿床三期斑岩的锆石U-Pb年龄、全岩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组成分析。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斑岩在120Ma集中侵位。较早侵位的两期花岗闪长斑岩均富集轻稀土、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高场强元素,Eu异常不明显,显示出岛弧岩浆岩的特征,均具有高Sr低Y的特征,(87 Sr/86 Sr)i值0.7057~0.7062和0.7059~0.7064,εNd(t)值为较小的负值(-2.5-1.7和-6.2-4.0),第二期花岗闪长斑岩的εHf(t)值为3.7~7.5,显示两期花岗闪长斑岩均属于类埃达克质岩石,可能起源于新生下地壳角闪岩相,有幔源物质混入。最晚侵位的闪长玢岩与两期花岗闪长斑岩岩石化学特征类似,但具有富钠特征,其MgO、Y、Yb等含量相对较高,可能表明闪长玢岩与花岗闪长斑岩源区相同,有更多幔源物质混入。多不杂斑岩铜矿可能形成于班公湖-怒江洋向北俯冲末期,可能产出于陆缘弧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534 / 548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1]   西藏波龙斑岩铜金矿床成矿斑岩年代学、岩石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J].
陈华安 ;
祝向平 ;
马东方 ;
黄瀚霄 ;
李光明 ;
李玉彬 ;
李玉昌 ;
卫鲁杰 ;
刘朝强 .
地质学报, 2013, 87 (10) :1593-1611
[2]   西藏多不杂斑岩铜金矿钾长石40Ar/39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祝向平 ;
陈华安 ;
马东方 ;
黄瀚霄 ;
李光明 ;
刘朝强 ;
卫鲁杰 .
现代地质, 2012, 26 (04) :656-662
[3]   西藏多不杂斑岩铜金矿床地质与蚀变 [J].
祝向平 ;
陈华安 ;
马东方 ;
黄瀚霄 ;
李光明 ;
卫鲁杰 ;
刘朝强 .
地质与勘探, 2012, 48 (02) :199-206
[4]   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碰撞后A型花岗岩的时代及其对洋盆闭合时间的约束 [J].
曲晓明 ;
辛洪波 ;
杜德道 ;
陈华 .
地球化学, 2012, 41 (01) :1-14
[5]   西藏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北缘多龙地区侏罗纪增生杂岩的特征及意义 [J].
李光明 ;
段志明 ;
刘波 ;
张晖 ;
董随亮 ;
张丽 .
地质通报, 2011, 30 (08) :1256-1260
[6]   西藏波龙斑岩铜金矿床的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祝向平 ;
陈华安 ;
马东方 ;
黄瀚霄 ;
李光明 ;
李玉彬 ;
李玉昌 .
岩石学报, 2011, 27 (07) :2159-2164
[8]   Reappraisement and refinement of zircon U-Pb isotope and trace element analyses by LA-ICP-MS [J].
Liu YongSheng ;
Hu ZhaoChu ;
Zong KeQing ;
Gao ChangGui ;
Gao Shan ;
Xu Juan ;
Chen HaiHong .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0, 55 (15) :1535-1546
[9]   藏西班公湖斑岩铜矿带成矿斑岩地球化学及Pb、Sr、Nd同位素特征 [J].
辛洪波 ;
曲晓明 ;
王瑞江 ;
刘鸿飞 ;
赵元艺 ;
黄玮 .
矿床地质, 2009, 28 (06) :785-792
[10]   西藏多不杂斑岩铜矿床辉钼矿Re-Os和锆石U-Pb SHRIMP测年及地质意义 [J].
佘宏全 ;
李进文 ;
马东方 ;
李光明 ;
张德全 ;
丰成友 ;
屈文俊 ;
潘桂棠 .
矿床地质, 2009, 28 (06) :737-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