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花山蛇绿构造混杂岩的厘定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40
作者
董云鹏
张国伟
赖绍聪
周鼎武
朱炳泉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
[2] 西北大学地质系
[3] 西安
[4] 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安
关键词
秦岭造山带; 襄-广断裂; 花山; 蛇绿混杂岩; 缝合带; 洋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地质、地球化学综合研究证明 ,在秦岭造山带南缘襄 (樊 ) 广 (济 )断裂带的三里岗 三阳区段残存有花山蛇绿构造混杂岩 ,是以多条断裂和韧性剪切带为骨架 ,剪切包容花山蛇绿岩块、小阜岛弧火山岩、深海沉积岩、弧前沉积以及来自两侧陆块的基底和盖层沉积岩块 .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花山蛇绿岩的玄武质岩石类似于MORB的性质 ,形成于初始小洋盆构造环境 ;小阜火山岩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 .该混杂岩带因存在蛇绿岩及岛弧火山岩而成为具有重要大地构造意义的蛇绿构造混杂岩 ,指示曾存在古板块构造缝合带 ,标志着南秦岭与扬子板块之间确曾存在过古洋盆———花山小洋盆 .
引用
收藏
页码:222 / 23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秦岭造山带南缘早古生代基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董云鹏 ;
周鼎武 ;
张国伟 ;
柳小明 .
地球化学, 1998, (05) :432-441
[2]   荆州地区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地层及沉积环境 [J].
董云鹏 .
地层学杂志, 1997, (02) :52-57
[3]  
秦岭古MORB型岩石的高放射性成因铅同位素组成——特提斯型古洋幔存在的证据[J]. 许继锋,韩吟文.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S1)
[4]  
南秦岭勉略蛇绿混杂岩带中放射虫的发现及其意义[J]. 冯庆来,杜远生,殷鸿福,盛吉虎,许继锋.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S1)
[5]   南秦岭勉略构造带黑沟峡变质火山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古生代洋盆及其闭合时代的证据 [J].
李曙光 ;
孙卫东 ;
张国伟 ;
陈家义 ;
杨永成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3) :223-230
[6]   秦岭造山带的造山过程及其动力学特征 [J].
张国伟 ;
孟庆任 ;
于在平 ;
孙勇 ;
周鼎武 ;
郭安林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3) :193-200
[7]  
秦岭造山带的结构构造[J]. 张国伟,孟庆任,赖绍聪.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5(09)
[8]   秦岭造山带主要构造岩石地层单元的构造性质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张国伟,张宗清,董云鹏 .
岩石学报, 1995, (02) :101-114
[9]   秦岭的大地构造演化 [J].
王清晨 ;
孙枢 ;
李继亮 ;
周达 ;
许靖华 ;
张国伟 .
地质科学, 1989, (02) :129-142
[10]   东秦岭古海域两侧大陆边缘区的构造发展 [J].
王鸿祯 ;
徐成彦 ;
周正国 .
地质学报, 1982, (03) :270-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