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大别造山带高压变质单元面理化(含榴)花岗岩地球化学及其对岩石成因的限制

被引:11
作者
张利
钟增球
张本仁
刘勇胜
胡圣虹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湖北武汉
[3] 湖北武汉
关键词
高压变质单元; 面理化(含榴)花岗岩; A型花岗岩;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论; 桐柏-大别造山带;
D O I
10.19700/j.0379-1726.2004.03.002
中图分类号
P588.1 [岩浆岩(火成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桐柏-大别造山带中,面理化(含榴)花岗岩作为榴辉岩的重要围岩之一,仅分布在高压变质单元和超高压变质单元中。对高压变质单元中面理化(含榴)花岗岩进行了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这类岩石SiO271.96%~77.99%,K2O+Na2O7.59%~8.66%,Al2O311.15%~14.50%,CaO0.10%~0.91%,MgO0.04%~0.73%,Sr27.3~269μg/g,A/CNK0.97~1.10。相对于S型和I型花岗岩,面理化(含榴)花岗岩具有某些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如岩石明显富硅、富碱质和富高场强元素(如Zr、Hf、Nb、Ta、Y等),贫Ca、Mg、Al、Sr等元素,高Ga/Al比值;在稀土元素特征方面,大部分样品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Eu/Eu0.06~0.60),(La/Yb)N2.34~7.87。在岩石成因类型元素判别图解上,面理化(含榴)花岗岩主要落于A型花岗岩区;构造判别图解和构造学、岩石学特征表明该类花岗岩形成于碰撞后的构造环境。因此,高压变质单元面理化(含榴)花岗岩总体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们属于A型花岗岩类,形成于岩石圈伸展的碰撞后构造环境,与大别山超高压/高压变质岩的折返过程存在密切联系。
引用
收藏
页码:232 / 24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低温榴辉岩中石榴子石的成分分带:快速抬升的证据 [J].
程昊 ;
陈道公 ;
WeijiCheng ;
杨晓志 .
地球化学, 2003, (01) :81-85
[2]   苏鲁地体超高压矿物的三维空间分布 [J].
刘福来 ;
张泽明 ;
许志琴 .
地质学报, 2003, (01) :69-84+148
[3]   福建沿海铝质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 [J].
邱检生 ;
王德滋 ;
蟹泽聪史 ;
BrentI A McInnes .
地球化学, 2000, (04) :313-321
[4]   大别山碧溪岭深色榴辉岩和片麻状花岗质岩石SHRIMP分析——晋宁期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的同位素年代学依据 [J].
程裕淇 ;
刘敦一 ;
I.S.Williams ;
简平 ;
庄育勋 ;
高天山 .
地质学报, 2000, (03) :193-205+289
[5]   北大别片麻岩中锆石U-Pb年龄离子探针初步测定 [J].
陈道公 ;
Etienne Deloule ;
夏群科 ;
程昊 .
岩石学报, 2000, (02) :199-202
[6]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中型花A岗岩确定及成因探讨 [J].
钱存超 ;
路玉林 .
安徽地质, 1999, (03) :165-171
[7]   大别山中生代钾质岩浆作用与超高压变质地体的剥露机理 [J].
马昌前 ;
杨坤光 ;
许长海 ;
李志昌 ;
CarlEhlers .
岩石学报, 1999, (03) :379-394
[8]   大别山-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研究的最新进展 [J].
从柏林 ;
王清晨 .
科学通报, 1999, (11) :1127-1141
[9]   大别山东部榴辉岩带中的变质花岗岩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徐树桐 ;
吴维平 ;
苏文 ;
江来利 ;
刘贻灿 .
岩石学报, 1998, (01) :43-60
[10]   南大别花凉亭冷榴辉岩退变质作用过程的元素地球化学变异 [J].
周汉文 ;
李献华 ;
刘颖 .
地球化学, 1997, (05) :2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