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7 条
不同平均时间对LOPEX10资料涡动相关湍流通量计算结果影响的探讨
被引:7
作者:

吕少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文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张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堂堂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田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刘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涡动相关;
平均时间;
黄土高原;
湍流通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33 [大气动力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通过处理涡动相关系统观测的近地层湍流脉动量可以获取地—气间感热和潜热通量,然而选择不同平均时间对通量计算的结果有较大影响。采用黄土高原陆面过程野外观测试验(LOPEX10)期间获得的涡动相关系统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平均时间对湍流通量计算的影响,并采用雷诺平均和分解方法推导了平均时间引起的通量差值的数学表达式(Flux Compensation,FC)。结果表明:(1)FC公式可以说明采用不同平均时间数据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直接计算低频涡旋对湍流通量的贡献。FC公式计算的结果与直接计算的不同平均时间通量计算之差的相关系数在0.95以上,并可以确定计算湍流通量的最佳平均时间。(2)通过采用Ogive函数确定了计算LOPEX10期间通量的最佳平均时间长度为30min,印证了利用雷诺平均和分解方法计算湍流通量补偿的准确性。(3)通过进一步的数学变换,证明了平均时间对湍流通量计算的影响直接与湍流低频变化相关,FC公式可以用来确定涡动相关观测数据的最佳平均时间,并且在获得较高时间分辨率的湍流通量数据的同时,补偿因平均时间过短而遗漏的低频信息。
引用
收藏
页码:1530 / 153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黄河上游玛曲地区空气动力学参数的确定及其在陆面过程模式中的应用
[J].
李锁锁
;
吕世华
;
柳媛普
;
张宇
;
奥银焕
;
高艳红
;
陈世强
;
尚伦宇
.
高原气象,
2010, (06)
:1408-1413

李锁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黄河源区气候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黄河源区气候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

吕世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黄河源区气候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黄河源区气候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

柳媛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黄河源区气候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

张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黄河源区气候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黄河源区气候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

奥银焕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黄河源区气候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黄河源区气候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

高艳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黄河源区气候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黄河源区气候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

陈世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黄河源区气候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黄河源区气候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

尚伦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黄河源区气候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黄河源区气候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
[2]
应用通量方差法估算戈壁绿洲下垫面湍流通量的研究
[J].
王少影
;
张宇
;
吕世华
;
奥银焕
;
李锁锁
;
陈世强
.
大气科学,
2010, (06)
:1214-1222

王少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西部气候环境与灾害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西部气候环境与灾害实验室

张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西部气候环境与灾害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西部气候环境与灾害实验室

吕世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西部气候环境与灾害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西部气候环境与灾害实验室

奥银焕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西部气候环境与灾害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西部气候环境与灾害实验室

李锁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西部气候环境与灾害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西部气候环境与灾害实验室

陈世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西部气候环境与灾害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西部气候环境与灾害实验室
[3]
陇中黄土高原地表能量不平衡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
[J].
李宏宇
;
张强
;
赵建华
;
王胜
;
史晋森
.
高原气象,
2010, 29 (05)
:1153-1162

李宏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张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4]
北京北郊冬季大风过程湍流通量演变特征的分析研究
[J].
张宏升
;
刘新建
;
朱好
;
刘辉志
;
胡非
.
大气科学,
2010, 34 (03)
:661-668

张宏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朱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

刘辉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

胡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
[5]
科尔沁草地不同大气稳定度下湍流特征谱分析
[J].
倪攀
;
金昌杰
;
王安志
;
吴家兵
;
关德新
;
渠翠平
.
生态学杂志,
2009, 28 (12)
:2495-2502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关德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6]
半干旱区不同下垫面近地层湍流通量特征分析
[J].
涂钢
;
刘辉志
;
董文杰
.
大气科学,
2009, 33 (04)
:719-725

涂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中高纬度环流系统与东亚季风研究实验室 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中高纬度环流系统与东亚季风研究实验室

刘辉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中高纬度环流系统与东亚季风研究实验室

董文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中高纬度环流系统与东亚季风研究实验室
[7]
涡动相关仪和大孔径闪烁仪观测通量的空间代表性
[J].
宫丽娟
;
刘绍民
;
双喜
;
蔡旭辉
;
徐自为
.
高原气象,
2009, 28 (02)
:246-257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绍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徐自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8]
雨季前后珠峰地区近地层气象要素、辐射及能量平衡分量变化特征
[J].
仲雷
;
马耀明
;
苏中波
;
王永杰
;
吕雅琼
;
朱志鵾
.
高原气象,
2007, (06)
:1269-1275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苏中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Geo-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arth Observation,Enschede ,the Netherland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王永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吕雅琼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9]
黄土高原塬区地表辐射和热量平衡观测与分析
[J].
刘远永
;
文军
;
韦志刚
;
李振朝
;
张堂堂
;
刘蓉
.
高原气象 ,
2007, (05)
:928-937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文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西部气候环境与灾害实验室

韦志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西部气候环境与灾害实验室

李振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西部气候环境与灾害实验室

张堂堂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西部气候环境与灾害实验室

刘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西部气候环境与灾害实验室
[10]
Turbulence Spectra and Cospectra Under the Influence of Large Eddies in the Energy Balance EXperiment (EBEX)
[J].
Zhang, Yu
;
Liu, Heping
;
Foken, Thomas
;
Williams, Quinton L.
;
Liu, Shuhua
;
Mauder, Matthias
;
Liebethal, Claudia
.
BOUNDARY-LAYER METEOROLOGY,
2010, 136 (02)
:235-251

Zhang, Yu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Jackson State Univ, Dept Phys Atmospher Sci & Geosci, Jackson, MS 39217 USA Jackson State Univ, Dept Phys Atmospher Sci & Geosci, Jackson, MS 39217 USA

Liu, Heping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Jackson State Univ, Dept Phys Atmospher Sci & Geosci, Jackson, MS 39217 USA Jackson State Univ, Dept Phys Atmospher Sci & Geosci, Jackson, MS 39217 USA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Williams, Quinton L.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Jackson State Univ, Dept Phys Atmospher Sci & Geosci, Jackson, MS 39217 USA Jackson State Univ, Dept Phys Atmospher Sci & Geosci, Jackson, MS 39217 USA

Liu, Shuhua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Peking Univ, Dept Atmospher Sci, Beijing 100871, Peoples R China Jackson State Univ, Dept Phys Atmospher Sci & Geosci, Jackson, MS 39217 USA

Mauder, Matthias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Inst Meteorol & Climate Res IMK IFU, Karlsruhe Inst Technol KIT, Garmisch Partenkirchen, Germany Jackson State Univ, Dept Phys Atmospher Sci & Geosci, Jackson, MS 39217 USA

Liebethal, Claudia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Univ Bayreuth, Dept Micrometeorol, Bayreuth, Germany Jackson State Univ, Dept Phys Atmospher Sci & Geosci, Jackson, MS 39217 U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