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生态足迹与承载力动态分析

被引:95
作者
安宝晟 [1 ,2 ]
程国栋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盈余; 化石能源; 可持续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2005—2010年西藏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以及生态盈余进行了测算。研究发现,西藏2005—2010年人均生态足迹呈现出振荡式上升趋势,从2005年的0.34 hm2/人波动上升到2010年的0.83 hm2/人,其中人均林地消费所占比重最大,多年平均值占总消费的39.8%;人均耕地消费基本稳定在0.18—0.2 hm2/人之间,其他类型土地消费所占比重相对较少;人均生态承载力呈现平滑下降趋势,从2005年的14.78 hm2/人下降到了2010年的13.77 hm2/人,其中林地和牧草地及其转换的化石能源地人均生态承载力所占比重达到了95%,可耕地、牧草地、林地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在2005—2010年之间呈现缓慢下降趋势,水域人均生态承载力变化不大;人均生态盈余较大,但呈现出递减趋势,2005年为14.44 hm2/人,而2010年下降到12.94 hm2/人;生态盈余中比重最大的是林地,但其足迹波动较大,介于1%—30%之间;草地人均生态足迹仅占生态承载力的5%左右,水域人均生态足迹占生态承载力的比例可忽略不计。
引用
收藏
页码:1002 / 100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辽宁省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李娜 ;
马延吉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3, (03) :8-13
[2]   基于生态足迹的福州仓山区生态安全评价 [J].
薛若晗 .
环境科学导刊, 2013, 32 (01) :82-85+90
[3]   陕西关中地区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态赤字研究 [J].
王宁 ;
粟晓玲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41 (03) :221-227
[4]   水足迹视角下区域水资源灾变的灰色拓扑预测 [J].
李健 ;
张吉辉 .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5 (01) :1-4
[5]   福建省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动态变化 [J].
翁伯琦 ;
王义祥 ;
黄毅斌 ;
应朝阳 ;
黄勤楼 .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11) :2153-2157
[6]   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及黄山市实证分析 [J].
章锦河 ;
张捷 .
地理学报, 2004, (05) :763-771
[7]   中国西北地区的生态足迹 [J].
陈东景 ;
徐中民 ;
程国栋 ;
张志强 .
冰川冻土, 2001, (02) :164-169
[8]   生态足迹分析理论与方法 [J].
杨开忠 ;
杨咏 ;
陈洁 .
地球科学进展, 2000, (06) :630-636
[9]   生态足迹的概念及计算模型 [J].
张志强 ;
徐中民 ;
程国栋 .
生态经济, 2000, (10) :8-10
[10]   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的几种新方法评介 [J].
徐中民 ;
张志强 ;
程国栋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0, (02) :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