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教育强国:世界中的中国

被引:109
作者
马晓强
崔吉芳
万歆
马筱琼
刘大伟
何春
车明佳
王重
机构
[1]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统计分析研究所
关键词
教育强国; 指标建设; 国际比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521 [教育改革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4 ; 0401 ;
摘要
建成教育强国是我国当前教育发展的宏伟目标与必然方向。基于对教育强国内涵的理解,构建教育强国评价指标体系,系统考察中国及全球教育强国指数变化趋势。测算发现,2012—2022年,各国教育强国指数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其中排名前十五位国家整体表现更优且名次相对稳定,这些国家均属于极高人类发展指数国家,除俄罗斯外均为高收入国家;2012—2022年,中国教育强国指数排名由第四十九位上升到第二十三位,是全球进步最快的国家,中国教育强国建设在教育质量水平与服务能力方面取得巨大进步,但在高中阶段教育普及与完成、高等教育普及、高技能岗位就业人员占比、研究人员相对规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等方面还有明显短板。借鉴世界主要教育强国成功经验,结合当前发展进程,中国教育强国建设,要推进更高水平的教育普及,切实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以高等教育引领国家急需紧缺人才队伍建设,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更加强有力的保障,不断提高中国教育国际影响力。
引用
收藏
页码:4 / 1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教育数字化转型:国际背景、发展需求与推进路径 [J].
吴砥 ;
李环 ;
尉小荣 .
中国远程教育, 2022, (07) :21-27+58+79
[2]   教育强国建设:指数与指向 [J].
张炜 ;
周洪宇 .
教育研究, 2022, 43 (01) :146-159
[3]   工业4.0背景下德国职业教育M+E领域教学标准体系改革的特点与启示 [J].
鄂甜 .
职业技术教育, 2021, 42 (16) :67-72
[4]   大众化以来美国联邦政府职业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历史变迁 [J].
刘旭东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03) :129-135
[5]   新时代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监测指标体系研究 [J].
吴立保 ;
曹辉 ;
宋齐明 ;
马星 .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9, (07) :14-21
[6]   “科技立国”战略与“诺贝尔奖计划”――日本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之路 [J].
胡智慧 ;
王溯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8, 33 (05) :520-526
[7]   新时代教育强国的新内涵建构 [J].
朱旭东 ;
李育球 .
重庆高教研究, 2018, 6 (03) :3-8
[8]   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遵循 [J].
袁自煌 .
中国高等教育, 2017, (20) :16-22
[9]   美国联邦政府基础研究经费配置及对我国的启示 [J].
朱迎春 .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2017, (08) :27-34
[10]   北欧民众高等学校运动及其教育和社会影响 [J].
朱文富 ;
泥安儒 .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42 (01) :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