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候(水热)连续变化区域现代土壤中类脂物分子分布特征及其气候意义

被引:15
作者
王永莉 [1 ]
方小敏 [1 ]
白艳 [2 ]
奚晓霞 [2 ]
张玺正 [1 ]
王有孝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2]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资源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气体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类脂物分子; 现代土壤; 气候(水热)连续变化区域; 气候指标;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1.4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GC/MS对中国气候(水热)连续变化区域现代土壤样品进行了系统分析,检测出丰富的类脂物分子,包括正构烷烃、正烷基酮和长链的支链烷烃等.其中,正构烷烃高碳数(nC29,nC31,nC33)和低碳数(nC16,nC17,nC18)的主峰优势记录了土壤成土过程中湿热和干冷区域的相关信息;正构烷烃(nC16+nC17+nC18)/(nC29+nC31+nC33)比值与水热条件的变化相一致,有可能成为气候变化研究的新指标;代表低等菌藻类、水生生物与高等植物、陆生生物输入的正构烷烃nC21—/nC22+,nC17/nC31和(nC15+nC17+nC19)/(nC27+nC29+nC31)比值在不同的气候地带(森林、草原、荒漠区域)有很好的交替变化,也反映了中国季风区域与内陆区域气候的差异.正烷基-2-酮C21—/C22+的比值以秦岭为界记录了南北温度变化的差异性.而湿度变化对正烷基-2-酮分布特征影响不明显.正烷基-3-酮C21—/C22+的比值随气候变化(温度、湿度)有明显的规律性分布.长链的支链烷烃A-D系列的生物来源有可能是生存于弱氧化还原环境的喜水热的某种特殊真菌,其分布特征记录了气候变化的相关信息.现代土壤类脂物分子的分布特征很好地记录了水热连续变化区域的气候变化信息,是中国典型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载体.
引用
收藏
页码:386 / 39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亚北极白令海近百年海洋环境变化——来自分子化石的证据 [J].
卢冰 ;
陈荣华 ;
王自磐 ;
周怀阳 ;
陈建芳 ;
陆斗定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04) :367-374
[2]   临夏塬堡黄土地层S1古土壤中的正构烷烃及其古植被意义 [J].
王志远 ;
谢树成 ;
陈发虎 .
第四纪研究, 2004, (02) :231-235
[3]   不同气候和植被区现代土壤类脂物分子特征及其意义 [J].
王志远 ;
刘占红 ;
易轶 ;
谢树成 .
土壤学报, 2003, (06) :967-970
[4]   中国南方更新世网纹红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分子化石记录 [J].
谢树成 ;
易轶 ;
刘育燕 ;
顾延生 ;
马振兴 ;
马振兴 ;
林文姣 ;
王先彦 ;
刘刚 ;
梁斌 ;
朱宗敏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5) :411-417
[5]   末次间冰期以来黄土高原的草原植被景观:来自分子化石的证据 [J].
谢树成 ;
王志远 ;
王红梅 ;
陈发虎 ;
安成邦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01) :28-35
[6]   用古土壤有机质碳同位素探讨青藏高原东南缘的隆升幅度 [J].
郭正堂 ;
吴海斌 ;
魏建晶 ;
姜文英 ;
赵希涛 .
第四纪研究, 2001, (05) :392-398
[7]   泥炭分子化石记录气候变迁和生物演替的信息 [J].
谢树成 ;
R.P.Evershed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1, (10) :863-866
[8]   青藏高原希夏邦马峰地区雪冰有机质的气候与环境意义 [J].
谢树成 ;
姚檀栋 ;
康世昌 ;
段克勤 ;
徐柏青 ;
L.G.Thompson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9, (05) :457-465
[9]   固城湖GS-1孔11.87~12.28m古环境变更线的分子有机地球化学证据 [J].
张干 ;
盛国英 ;
傅家谟 ;
王苏民 .
科学通报, 1999, (07) :775-779
[10]   合同察汗淖(碱)湖沉积物中的长链不饱和酮及其古气候意义 [J].
盛国英 ;
蔡克勤 ;
阳学贤 ;
卢家烂 ;
贾国东 ;
傅家谟 ;
彭平安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8, (11) :1090-1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