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要素、适宜分工与后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被引:2
作者
生延超
机构
[1] 湖南商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关键词
适宜要素; 区域分工; 后发大国; 后发区域;
D O I
10.14110/j.cnki.cn-37-1059/d.2017.06.010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分工是经济增长至关重要的源泉,也是后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但是分工必须建立在特定区域适宜性要素禀赋的基础上,这就要求不同区域需要基于自身不同资质禀赋进行适宜性专业化分工。建立在适宜要素基础上的适宜分工,从早期的劳动分工到现代意义上的区域分工、产业分工和价值链分工,一直处于不断发展和演化过程中。适宜要素基础上的区域分工最为稳定,也最易发挥要素效率,有助于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而有利于实现区域经济效率的提升和改进。对后发区域而言,必须根据适宜性要素建立科学合理的分工体系,这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也是缓解十九大提出的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8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1]  
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Progress. Allyn Young. The Economic Journal . 1928
[12]  
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M]. 商务印书馆[英]D·李嘉图(Ricardo,D·) 著, 1962
[13]   分工、专业化与集聚 [J].
梁琦 .
管理科学学报, 2006, (06) :13-22
[14]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同构及产业定位 [J].
陈建军 .
中国工业经济, 2004, (02) :19-26
[15]   垂直专业化、核心技术创新与自主品牌创建——基于产业集群中我国本土企业创新行为视角 [J].
葛和平 ;
吴福象 .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27 (03) :102-117+159
[16]   多元技术、适应能力与后发大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基于大国综合优势与要素禀赋差异的理论视角 [J].
欧阳峣 ;
生延超 .
经济评论, 2010, (04) :23-33
[17]   大都市区新型产业分工与冲突管理——基于产业链分工的视角 [J].
魏后凯 .
中国工业经济, 2007, (02) :28-34
[18]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  &nbsp人民日报. 2017 (002)
[19]  
资本论[M]. 人民出版社 ,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 2004
[20]  
专业化与经济组织[M]. 经济科学出版社 , (澳)杨小凯,(澳)黄有光著,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