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的生活伦理与公共精神及其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政策启示——基于5省20村的调查

被引:23
作者
夏国锋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关键词
生活伦理; 公共精神; 新农村文化建设; 公共文化;
D O I
10.13246/j.cnki.iae.2011.12.011
中图分类号
D422.62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本文利用5省20村的问卷调查数据,分别从农民的婚恋观、孝道观、生育观、成功评价标准和农民对村庄的认同感、公共事务参与意愿及行为选择等维度进行考察,数据显示了当前农民生活伦理的弱化和公共精神的缺失。而农民生活伦理弱化与公共精神缺失与农村的公共文化生活式微相关联。因此,新农村文化建设应加强以维持乡村社会伦理和培育农民公共精神为价值指向的公共文化建设。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81+111 +111-11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2]   村庄公共生活:历史变迁与外力形构——鲁西南夏村的个案考察 [J].
夏国锋 .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10, (05) :35-44
[3]   乡村公共精神:内涵、资源基础与培育 [J].
吴春梅 ;
石绍成 .
前沿, 2010, (07) :131-135
[5]   农村生活伦理的异化与三农问题的转型 [J].
申端锋 .
中国发展观察, 2007, (10) :30-32
[7]   农民观念中的乡村发展及其公共性问题——关于发达地区乡村农民的田野调查及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含义 [J].
赵德余 ;
方志权 .
中国农村观察, 2007, (04) :25-37+80
[8]   新农村建设理论之我见 [J].
申端锋 .
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7, (02) :75-78
[9]   农民价值观的变迁对家庭关系的影响——皖北李圩村调查 [J].
陈柏峰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1) :106-113
[10]   农民的文化生活:兴衰与重建——以安徽省为例 [J].
吴理财 ;
夏国锋 .
中国农村观察, 2007, (02) :62-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