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青藏高原三维古地形再造

被引:27
作者
王成善
刘志飞
王国芝
苗放
马智民
伊海生
李勇
李祥辉
魏明建
刘顺
黄大志
机构
[1] 成都理工学院!成都
[2] 同济大学
[3] 西安工程学院
[4] 首都师范大学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新生代; 沉积盆地; 构造隆升; 古地形重建; 质量平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引发了青藏高原的快速隆升、高原及邻区的气候环境、地形地势巨变,这一过程为同期形成的海洋沉积盆地、周缘前陆盆地和高原内部盆地所记录。高原隆升剥蚀区与前述三种类型的汇水盆地基本上处于一个相对封闭和半封闭体系,因而,可以根据质量平衡的原则,将汇水盆地内的沉积物按照物源方向和一定的分配方案回剥至隆升剥蚀区,重建任一时间段内剥蚀区的地形地势。通过对比不同时间段的古地形地势演变,可以比较精确和全面地刻划高原的隆升过程、隆升和剥蚀速率、隆升后所达到的海拔高度,进而探讨隆升与气候的关系,探索青藏高原在大陆碰撞体制下是增生扩大还是缩小
引用
收藏
页码:4 / 1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滇西高原第四纪以来的隆升和剥蚀 [J].
王国芝 ;
王成善 ;
刘登忠 ;
刘树根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9, (04) :67-74
[2]   中新世以来滇西高原隆升的沉积学证据 [J].
王国芝 ;
王成善 ;
曾允孚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1999, (03) :29-32
[3]   新生代全球变冷与青藏高原隆升的关系 [J].
刘志飞 ;
王成善 .
矿物岩石, 1998, (S1) :137-141
[4]   青藏高原隆升研究新进展综述 [J].
王成善 ;
丁学林 .
地球科学进展, 1998, (06) :3-5
[5]   第三纪青藏高原面高程与古植被变迁 [J].
魏明建 ;
王成善 ;
万晓樵 ;
伊海生 .
现代地质, 1998, (03)
[6]   与亚洲古季风有关的中国及邻区新生代构造演化的几个问题 [J].
卢演俦 ;
丁国瑜 .
第四纪研究, 1998, (03) :205-212
[7]   亚洲形变与全球变冷──—探索气候与构造的关系 [J].
汪品先 .
第四纪研究, 1998, (03) :213-221
[8]   亚洲季风系统的起源和发展及其与两极冰盖和区域构造运动的时代耦合性 [J].
刘东生 ;
郑绵平 ;
郭正堂 .
第四纪研究, 1998, (03) :194-204
[9]   青藏高原隆升对新生代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J].
刘志飞 ;
王成善 .
大自然探索, 1998, (03) :31-34
[10]   青藏高原隆起与环境变化研究 [J].
李吉均 ;
方小敏 .
科学通报, 1998, (15) :1569-1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