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石门杨家坪下寒武统杷榔组三段混合沉积研究

被引:21
作者
董桂玉 [1 ]
何幼斌 [2 ]
陈洪德 [1 ]
罗进雄 [2 ]
秦志勇 [3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2]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3]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
关键词
下寒武统; 杷榔组; 混合沉积; 湖南;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8.05.001
中图分类号
P534.41 [寒武纪(系)];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湖南石门杨家坪下寒武统杷榔组三段发育陆源碎屑与海相碳酸盐的混合沉积。综合前人研究成果,通过对研究区野外露头资料的详细观测和室内样品分析及数据统计等工作,对研究区杷榔组三段混合沉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区混合沉积特征宏观上表现为由陆源碎屑与混积物交互沉积、碳酸盐与混积物交互沉积和不同类型混积物本身的交互沉积构成的混积层系,微观上表现为陆源碎屑组分与碳酸盐组分混合沉积所形成混积岩;混合沉积类型主要为内潮汐沉积作用和浊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复合式混合沉积Ⅱ,次为深水原地沉积作用形成的渐变式混合沉积,但是不同成因的沉积作用形成的混合沉积类型往往叠加在一起,形成复合式混合沉积Ⅱ+渐变式混合沉积的混合沉积复合体;混合沉积环境为深水斜坡,发育内波、内潮汐混合沉积微相、深水原地混合沉积微相和远源浊流混合沉积微相等类型;在沉积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内波、内潮汐沉积特征,剖析了混合沉积的沉积机理;结合混合沉积的成因、沉积机理、产出部位及沉积环境等因素,以沉积学原理为指导,建立了研究区杷榔组三段的混合沉积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593 / 60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1]   南海北部大陆架现代礁源碳酸盐与陆源碎屑的混合沉积作用 [J].
王国忠 .
古地理学报, 2001, (02) :47-54
[12]   内潮汐、内波沉积的特征与鉴别 [J].
何幼斌 ;
高振中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8, (09) :903-908
[13]   我国发现内潮汐沉积 [J].
高振中 ;
何幼斌 ;
李建明 ;
李维锋 ;
罗顺社 ;
王泽中 .
科学通报, 1997, (13) :1418-1421
[14]   龙门山地区泥盆纪碳酸盐与硅质碎屑的混积相与混积机理 [J].
李祥辉 ;
刘文均 ;
郑荣才 .
岩相古地理, 1997, 17 (03) :1-10
[15]   华北地台下中寒武统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混合沉积──以山东张夏地区为例 [J].
江茂生,沙庆安,刘敏 .
沉积学报, 1996, (S1) :63-74
[16]   川西北早志留世陆源碎屑──碳酸盐混积缓坡 [J].
张廷山,兰光志,陈晓慧,俞剑华,边立曾 .
沉积学报, 1995, (04) :27-36
[17]   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混合沉积体系研究进展 [J].
江茂生,沙庆安 .
地球科学进展, 1995, (06) :551-554
[18]   美国阿巴拉契亚山脉芬卡苏地区奥陶纪海底水道中的内潮汐沉积 [J].
高振中 ;
K.A.Eriksson .
沉积学报, 1993, (01) :12-22
[19]   论碳酸盐与陆源碎屑的混合沉积 [J].
张锦泉 ;
叶红专 .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1989, (02) :8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