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在大学生童年期精神虐待与当前抑郁症状之间的中介作用

被引:15
作者
姚桂英 [1 ]
杜爱玲 [2 ]
杨世昌 [3 ]
高红丽 [3 ]
马仁娥 [3 ]
闫春平 [3 ]
机构
[1] 新乡医学院护理学院
[2] 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3] 新乡医学院心理学系
关键词
童年期精神虐待; 抑郁; 人格; 中介效应;
D O I
10.16128/j.cnki.1005-3611.2011.01.033
中图分类号
B844.2 [青少年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2 ;
摘要
目的:考察童年期精神虐待与大学生人格及当前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探讨人格在童年期精神虐待与当前抑郁症状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儿童虐待史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和流调用抑郁量表对河南省某高校的733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童年期精神虐待、神经质、精神质与抑郁症状呈显著正相关(r=0.269~0.601,P<0.01),内外向与抑郁症状呈显著负相关(r=-0.390,P<0.01)。童年期精神虐待对大学生抑郁有直接影响,可以解释抑郁症状总变异的8.9%;童年期精神虐待对神经质、内外向、精神质有直接的预测作用,分别可以解释总变异的36.1%、15.1%和7.1%。精神质、内外向在童年期精神虐待对当前抑郁症状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童年期精神虐待是影响大学生抑郁症状的重要因素,人格在童年期精神虐待与当前抑郁症状之间起中介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6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述情障碍和无聊倾向性在神经质与焦虑、抑郁之间的中介效应 [J].
朱湘茹 ;
张慧君 ;
刘畅 ;
李丁川 ;
罗跃嘉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9, 23 (05) :345-348
[2]   童年创伤经历与自尊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 [J].
凌宇 ;
杨娟 ;
钟斌 ;
章晨晨 ;
姚树桥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9, 17 (01) :54-56
[3]   安徽省大学生抑郁症状与人格特征和家庭环境的关系 [J].
王君 ;
张洪波 ;
王莉娜 ;
胡海利 ;
朱军礼 ;
吴红花 ;
陈琳 ;
张正红 .
中国学校卫生, 2009, 30 (01) :32-33
[4]   大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经历与个性特征的关系 [J].
廖英 ;
邓云龙 ;
潘辰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7, (06) :647-649
[5]   青少年自尊与攻击的关系: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的作用 [J].
辛自强 ;
郭素然 ;
池丽萍 .
心理学报, 2007, (05) :845-851
[6]   神经症患者不安全感心理及其与儿童期虐待的关系 [J].
朱相华 ;
沈学武 ;
杨永杰 ;
王成东 ;
沈青锋 ;
魏贤玉 ;
田玉湘 .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6, (12) :1087-1089
[7]   儿童期虐待对中专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社交功能的影响 [J].
朱相华 ;
魏贤玉 ;
王成东 ;
李娇 .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6, (05) :407-408
[8]   童年创伤和虐待与成年精神障碍 [J].
阎燕燕 ;
孟宪璋 ;
不详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 2005, (02) :208-209
[9]   儿童虐待与精神卫生 [J].
杨世昌 ;
张亚林 .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04, (04) :303-304
[10]   儿童虐待史问卷在抑郁性疾病群体中的信效度 [J].
李鹤展 ;
张亚林 ;
张迎黎 ;
周永红 ;
李文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4, (04) :345-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