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症患者不安全感心理及其与儿童期虐待的关系

被引:18
作者
朱相华 [1 ]
沈学武 [2 ]
杨永杰 [1 ]
王成东 [1 ]
沈青锋 [1 ]
魏贤玉 [1 ]
田玉湘 [1 ]
机构
[1] 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心理卫生研究所
[2] 徐州市精神病院医学心理科
关键词
不安全感; 神经症; 对照研究; 儿童期虐待; 人格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9.7 [神经官能症];
学科分类号
100205 ;
摘要
目的分析神经症患者的不安全感心理特点及其与儿童期受虐待经历、自尊、自我和谐和心理控制源的关系,探讨形成不安全感的病理心理学机制。方法对符合入组标准的神经症和对照组各27名分别进行不安全感心理自评量表(SRFIS)、儿童受虐筛查表(SQCA)、自我和谐量表(SCCS)、自尊量表(SES)和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S)的测评。结果神经症患者SQCA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高于对照组[66.7%vs22.2%,P<0.01;(13.4±5.6)次vs(6.3±3.4)次,P<0.01],不安全感、自我不和谐性高于对照组[SRFIS总分(67.26±6.69)分vs(56.00±8.86)分,P<0.01;sccs总分(100.41±10.40)分vs(86.48±10.27)分,P<0.01],而自尊心、内控性低于对照组[ses分(19.22±3.34)分vs(23.26±4.31)分,P<0.01;IPCS-I分(29.67±5.05)分vs(32.93±6.11)分,P<0.05],且儿童期受虐待经历与不安全感、自我不和谐性、机遇性呈正相关(r=0.476~0.824,P<0.01),与内控性、自尊呈负相关(r=-0.571~-0.668,P<0.01)。不安全感与自我不和谐性、他控性和机遇性呈正相关(r=0.411~0.775,P<0.05或P<0.01),与自尊和内控性呈负相关(r=-0.479~-0.708,P<0.05或P<0.01)。儿童虐待和自我不和谐性对不安全感具有正性预测作用(Beta=0.354~593,t=2.64~4.42,P<0.01)。结论神经症患者儿童期受虐待经历较严重,具有不安全感强、自我和谐性差、低自尊低自信、自我力量感下降等心理特点,且不安全感心理特征的形成与受虐待经历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087 / 1089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小学一年级受虐待学生死亡概念和自杀意念的分析 [J].
朱相华 ;
李娇 ;
田玉湘 ;
魏贤玉 ;
王成东 .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6, (06) :549-551
[2]   儿童期虐待对中专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社交功能的影响 [J].
朱相华 ;
魏贤玉 ;
王成东 ;
李娇 .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6, (05) :407-408
[3]   不安全感自评量表的编制与信度、效度研究 [J].
沈学武 ;
耿德勤 ;
李梅 ;
胡燕 ;
赵长银 ;
黄振英 .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5, (09) :856-857
[4]   强迫障碍与焦虑障碍不安全感心理特点的比较 [J].
沈学武 ;
耿德勤 ;
赵长银 ;
李梅 .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5, (06) :547-548
[5]   强迫症的自尊和自我和谐研究 [J].
闫俊 ;
崔玉华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 (04) :251-253
[6]   安全感研究述评 [J].
安莉娟 ;
丛中 .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3, (06) :98-99
[7]   不安全感与神经症关系的理论探讨 [J].
沈学武 ;
耿德勤 ;
赵长银 .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2, (02) :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