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3 条
扬子地台寒武系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组成及地质意义
被引:45
作者:
左景勋
[1
]
彭善池
[2
]
朱学剑
[2
]
机构:
[1]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碳同位素组成;
地层对比与划分;
寒武系;
长岩沟-岩孔剖面;
贵州;
扬子地台;
D O I:
10.19700/j.0379-1726.2008.02.003
中图分类号: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贵州金沙地区寒武系上部娄山关组岩性单一,为蒸发相白云岩,生物化石稀少,沉积时代归属不清。为寻找地层对比与划分的岩石地球化学标志,按5m的样品间距对贵州金沙地区相邻的长岩沟剖面、岩孔剖面寒武系采集了250件碳、氧同位素样品进行测试分析,对其演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贵州金沙地区寒武系碳同位素组成演化表现出4次显著负漂移和3次显著的正漂移。负漂移分布于清虚洞组中部(NE-1)、陡坡寺组下部(NE-2)、陡坡寺组与娄山关组的分界处(NE-3)、及娄山关组下部(NE-4),δ13C值分别降低到-2.3‰、-2.6‰、-6.2‰和-4.8‰;正漂移分布于清虚洞组底部(PE-1)、顶部(PE-2)及娄山关组上部(PE-3),δ13C值分别上升到1.3‰、2.1‰和2.6‰。δ13C的演化趋势可与世界各大陆寒武系δ13C演化趋势对比,它将娄山关组下部、中部、上部分别划归全球寒武系第二统上部、第三统及第四统。
引用
收藏
页码:118 / 128
页数:11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