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地台寒武系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组成及地质意义

被引:45
作者
左景勋 [1 ]
彭善池 [2 ]
朱学剑 [2 ]
机构
[1]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关键词
碳同位素组成; 地层对比与划分; 寒武系; 长岩沟-岩孔剖面; 贵州; 扬子地台;
D O I
10.19700/j.0379-1726.2008.02.003
中图分类号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贵州金沙地区寒武系上部娄山关组岩性单一,为蒸发相白云岩,生物化石稀少,沉积时代归属不清。为寻找地层对比与划分的岩石地球化学标志,按5m的样品间距对贵州金沙地区相邻的长岩沟剖面、岩孔剖面寒武系采集了250件碳、氧同位素样品进行测试分析,对其演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贵州金沙地区寒武系碳同位素组成演化表现出4次显著负漂移和3次显著的正漂移。负漂移分布于清虚洞组中部(NE-1)、陡坡寺组下部(NE-2)、陡坡寺组与娄山关组的分界处(NE-3)、及娄山关组下部(NE-4),δ13C值分别降低到-2.3‰、-2.6‰、-6.2‰和-4.8‰;正漂移分布于清虚洞组底部(PE-1)、顶部(PE-2)及娄山关组上部(PE-3),δ13C值分别上升到1.3‰、2.1‰和2.6‰。δ13C的演化趋势可与世界各大陆寒武系δ13C演化趋势对比,它将娄山关组下部、中部、上部分别划归全球寒武系第二统上部、第三统及第四统。
引用
收藏
页码:118 / 12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湘西王村剖面寒武系花桥组浊积岩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左景勋 ;
彭善池 ;
周传明 ;
燕长海 ;
刘国印 .
沉积学报, 2006, (02) :175-184
[2]   全球寒武系四统划分框架正式确立 [J].
彭善池 .
地层学杂志, 2006, (02) :147-148
[3]   贵州寒武系底部碳同位素负异常的地层学和生物学意义 [J].
杨瑞东 ;
朱立军 ;
王世杰 ;
姜立君 ;
张位华 ;
高慧 .
地质学报, 2005, (02) :157-164
[4]   峡东地区寒武纪三叶虫Palaeolenus的新材料 [J].
林天瑞 ;
彭善池 .
古生物学报, 2004, (01) :32-42
[5]   浙江煤山二叠-三叠系界线剖面有机和无机碳同位素变化与古环境 [J].
南君亚 ;
刘育燕 .
地球化学, 2004, (01) :9-19
[6]   中国南方寒武纪岩相古地理 [J].
冯增昭 ;
彭勇民 ;
金振奎 ;
蒋盘良 ;
鲍志东 ;
罗璋 ;
鞠天吟 ;
田海芹 ;
汪红 .
古地理学报, 2001, (01) :1-14+98
[7]   中国南方二叠-三叠纪过渡时期的碳同位素旋回地层与突变事件 [J].
李玉成 .
地球化学, 1999, (04) :351-358
[8]   碳酸盐岩氧、碳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目前面临的几个问题 [J].
李心清 ;
万国江 .
地球科学进展, 1999, (03) :51-57
[9]   川黔湘交境寒武纪二级层序的划分及海平面变化 [J].
徐世球 .
地球科学, 1997, (05) :23-27
[10]   贵州寒武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J].
尹恭正 .
贵州地质, 1996, (02) :11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