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龙门山构造特征与油气关系

被引:18
作者
罗啸泉 [1 ]
李书兵 [1 ]
赵锡奎 [2 ]
机构
[1] 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2] 成都理工大学
关键词
构造样式; 构造演化; 龙门山; 四川盆地西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龙门山构造变形始于印支期,经历燕山期和喜山期多次递进变形,构造变形时期具有由北向南、由西向东逐渐变晚,构造变形强度西侧强、东侧弱的特征。晚三叠世末期,随着秦岭洋的关闭,导致由北向南的侧向挤压,使得米仓山构造带开始隆升,与甘孜—理塘构造带俯冲加剧,剪刀式的挤压作用是龙门山形成的动力机制。龙门山构造带主要构造样式是推覆构造,可划分成三种构造体系,有利油气富集的构造样式是断展褶皱、断弯褶皱。
引用
收藏
页码:384 / 38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1]   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形成的动力学模式及模拟研究 [J].
刘树根 ;
罗志立 ;
赵锡奎 ;
乐光禹 ;
刘顺 ;
李天斌 ;
宋鸿彪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3, (05) :432-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