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发生的历史与现今地震活动背景

被引:120
作者
闻学泽 [1 ,2 ]
张培震 [3 ]
杜方 [2 ]
龙锋 [2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2] 四川省地震局
[3] 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历史与现今地震活动; 地震空区; 龙门山断裂带; 巴颜喀拉块体东边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 [地震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了解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MS8.0地震发生的地震活动背景,本文综合历史与现代地震资料,从南北地震带中段及其邻区的视野研究了汶川地震前1-2千年的强震活动性,以及震前20年的地震活动性背景.结果主要表明:(1)至少在2008年之前的1100-1700年中,龙门山断裂带未发生M≥7的地震,相对其南、北两侧的其他活动断裂带(或段)形成一个地震空区,2008年汶川MS8.0地震发生在该空区中;(2)17世纪以来,在由龙门山断裂带大部分地区、川北岷江—虎牙断裂带以及甘南文县—武都断裂带组成的巴颜喀拉块体东边界上共发生了12次M=6.5-8.0地震,显示出一个已持续了近400年、逐渐加速的应变能释放过程,2008年汶川MS 8.0地震属于该过程中两次巨大地震之一;(3)汶川地震前20年,龙门山断裂带中、南段不存在背景地震活动的平静,反而显示出比曾经发生过1879年MS 8地震的一甘南文县—武都断裂带还略高的地震活动背景水平;(4)2008年汶川地震的强度远远超出龙门山断裂带的历史最大地震,说明仅基于数百年至一、两千年的历史地震记载,远不足以正确评估较低滑动速率的、大型活动断裂带的潜在地震危险性.
引用
收藏
页码:444 / 45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 [1] 四川汶川8.0级地震震源过程
    王卫民
    赵连锋
    李娟
    姚振兴
    [J].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05) : 1403 - 1410
  • [3]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发震断裂的滑动速率、复发周期和构造成因
    张培震
    徐锡伟
    闻学泽
    冉勇康
    [J].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04) : 1066 - 1073
  • [4] 巴颜喀拉地块东部龙日坝断裂带的发现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徐锡伟
    闻学泽
    陈桂华
    于贵华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 (05) : 529 - 542
  • [5] 公元前186年甘肃武都地震考证与发震构造探讨
    袁道阳
    雷中生
    何文贵
    熊振
    葛伟鹏
    刘兴旺
    刘百篪
    [J]. 地震学报, 2007, (06) : 654 - 663
  • [6] 龙门山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性分段的初步研究
    陈国光
    计凤桔
    周荣军
    徐杰
    周本刚
    黎小刚
    叶友青
    [J]. 地震地质, 2007, (03) : 657 - 673
  • [7] 对143年甘谷西7级地震史料的新见解
    袁道阳
    雷中生
    葛伟鹏
    刘兴旺
    刘百篪
    张俊玲
    [J]. 西北地震学报, 2007, (01) : 58 - 63
  • [8] 1879年武都南8级大地震及其同震破裂研究
    侯康明
    雷中生
    万夫岭
    李丽梅
    熊振
    [J]. 中国地震, 2005, (03) : 295 - 310
  • [9] 川西理塘断裂带平均滑动速率、地震破裂分段与复发特征
    徐锡伟
    闻学泽
    于贵华
    郑荣章
    罗海原
    郑斌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 (06) : 540 - 551
  • [10] 甘孜-玉树断裂的平均滑动速率与近代大地震破裂[J]. 闻学泽,徐锡伟,郑荣章,谢英情,万创.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