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榴辉岩磷灰石脉体中铁的氧化物、重晶石和独居石出溶物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12
作者
汤倩 [1 ]
孙晓明 [1 ]
徐莉 [1 ]
翟伟 [1 ]
梁金龙 [1 ]
梁业恒 [1 ]
沈昆 [2 ]
机构
[1]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
[2] 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 榴辉岩; 磷灰石脉体; 出溶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3 [变质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CCSD主孔榴辉岩等UHP岩石中存在团块状到不规则脉体状的磷灰石集合体,它们多与石英脉共生,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这些磷灰石脉体存在大量出溶物,电子探针和激光拉曼光谱仪联合测定显示磷灰石主要为氟磷灰石,其中出溶物主要有四类:A.不规则状的磁铁矿和赤铁矿的连生体;B.针状赤铁矿;C.板状到菱型的独居石;D.针状锶重晶石。A类出溶物的延长方向平行于磷灰石的C轴,长度介于10~50μm;B类主要沿磷灰石的C轴方向排列,宽仅为0.5~2μm,多数在1.5μm左右,长度变化较大,为6~50μm;C类独居石出溶体宽约6~10μm,多为6μm,长约50~75μm;D类锶重晶石主要与B类赤铁矿出溶物共生,宽多1.5μm左右,长约60~70μm。其中A,B和D类出溶物是在磷灰石中首次发现。四类出溶物的长轴和生长方向均基本平行于磷灰石之C轴,显示它们可能是基本同时出溶的。CCSDUHP岩石中氟磷灰石脉体的存在及其铁氧化物、磷酸盐和硫酸盐出溶体的发现,显示UHP岩石在折返的过程中,快速减压曾造成矿物的分解和大量出溶体的形成,伴随脱水和SiO2等硅酸盐熔体的出溶,还存在少量的磷酸盐熔体,同时可能曾经有铁氧化物的熔浆的加入。磷灰石中铁氧化物等出溶物的出溶是在氧逸度较高的环境下进行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915 / 192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作用及其P-T-t轨迹 [J].
张泽明 ;
张金凤 ;
游振东 ;
沈昆 .
岩石学报, 2005, (02) :257-270
[2]   磷灰石中磁黄铁矿出溶结构的发现 [J].
朱永峰 ;
Massonne H J .
岩石学报, 2005, (02) :405-410
[3]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高压超高压变质岩中石英脉流体包裹体初步研究 [J].
徐莉 ;
孙晓明 ;
翟伟 ;
梁金龙 ;
梁业恒 ;
沈昆 ;
张泽明 ;
汤倩 .
岩石学报, 2005, (02) :505-512
[4]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100~2050m)榴辉岩岩石化学研究 [J].
张泽明 ;
许志琴 ;
刘福来 ;
游振东 ;
沈昆 ;
杨经绥 ;
李天福 ;
陈世忠 .
岩石学报, 2004, (01) :27-42
[5]   大别山北部榴辉岩的退变质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刘贻灿 ;
徐树桐 ;
李曙光 ;
陈冠宝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3, (04) :299-304
[6]   石榴石辉石岩的单斜辉石中韭闪石和钛铁矿出溶结构及地质意义 [J].
陈晶 ;
许志琴 ;
李旭平 ;
陈志忠 ;
李天福 ;
陈方远 .
地质学报, 2003, (04) :556-565
[7]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石榴石橄榄岩中含钛硅镁石出溶体的发现及其意义 [J].
许志琴 ;
陈晶 ;
杨经绥 ;
李旭平 ;
陈方远 .
地质学报, 2003, (04) :549-555
[8]   超高压榴辉岩中磷灰石的针状出溶物及其成因 [J].
洪吉安 ;
李曙光 ;
C.T.William ;
杨学明 .
矿物学报, 2003, (03) :273-277
[9]   大陆深俯冲的矿物学证据 [J].
郑永飞 .
科学通报, 2003, (10) :991-992
[10]   南苏鲁造山带根部的物质组成及变质作用 [J].
张泽明 ;
许志琴 ;
刘福来 ;
孟繁聪 ;
杨天南 ;
李天福 ;
殷秀兰 .
地质通报, 2002, (10) :609-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