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杂谷脑“冰碛物”中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成因

被引:7
作者
王萍 [1 ]
邱维理 [2 ]
张斌 [1 ,3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3]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关键词
堰塞湖; 软沉积物变形; 崩塌体; 震积岩; 杂谷脑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2 [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四川理县杂谷脑"冰碛物"的地层结构进行了观察,对河湖相地层中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进行了分析。综合研究表明,所谓杂谷脑晚更新世"冰碛物"是由泥石流、崩滑塌堆积物、堰塞湖沉积和河流相砂砾石层构成的多成因"混杂"堆积,湖相地层中发育的强烈褶皱和断裂是河岸陡壁岩石崩塌滑落导致古堰塞湖沉积物发生软沉积变形的结果。软沉积变形构造包括卷曲构造、液化泥块、阶梯状微断裂、球枕构造、火焰构造、落石沉陷构造、环状构造、同生断层和大型褶曲等。一次崩滑塌事件的典型沉积层序由崩塌体、不规则接触面和下伏的河湖相变形地层所组成。沿杂谷脑河上游发现的一系列大型崩塌褶曲构造以及伴生的多种典型的液化变形构造,指示可能是地震活动触发了群发性的崩塌、滑坡灾害事件。
引用
收藏
页码:484 / 49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 [1] 2008年汶川地震断层北川段的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及地震地质灾害效应
    付碧宏
    时丕龙
    王萍
    李琦
    孔屏
    郑国东
    [J]. 地球物理学报, 2009, 52 (02) : 485 - 495
  • [2] 汶川8.0级地震地表破裂带与岩性关系
    王萍
    付碧宏
    张斌
    孔屏
    王刚
    [J]. 地球物理学报, 2009, 52 (01) : 131 - 139
  • [3] 汶川8级大地震同震破裂的特殊性及构造意义——多条平行断裂同时活动的反序型逆冲地震事件
    刘静
    张智慧
    文力
    孙杰
    邢秀臣
    胡古月
    许强
    Paul TAPPONNIER
    曾令森
    丁林
    刘延乐
    [J]. 地质学报, 2008, 82 (12) : 1707 - 1722
  • [4] 对龙门山中生代和新生代构造演化的讨论
    王二七
    孟庆任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 (10) : 1221 - 1233
  • [5] 汶川8.0地震地表破裂平通镇段的变形特征
    何仲太
    马保起
    田勤俭
    张世民
    [J]. 第四纪研究, 2008, (05) : 789 - 795
  • [6] 汶川MS8.0地震地表破裂带及其发震构造
    徐锡伟
    闻学泽
    叶建青
    马保起
    陈杰
    周荣军
    何宏林
    田勤俭
    何玉林
    王志才
    孙昭民
    冯希杰
    于贵华
    陈立春
    陈桂华
    于慎鄂
    冉勇康
    李细光
    李陈侠
    安艳芬
    [J]. 地震地质, 2008, (03) : 597 - 629
  • [7]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发震断裂的滑动速率、复发周期和构造成因
    张培震
    徐锡伟
    闻学泽
    冉勇康
    [J].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04) : 1066 - 1073
  • [8] 汶川8.0级地震地表破裂带
    马保起
    张世民
    田勤俭
    谢富仁
    [J]. 第四纪研究, 2008, (04) : 513 - 517
  • [9] 汶川MS8.0强震形成的地震地貌基本类型
    刘进峰
    陈杰
    李峰
    徐锡伟
    陈立春
    何宏林
    董绍鹏
    魏占玉
    [J]. 第四纪研究, 2008, (04) : 518 - 520
  • [10] 柴达木盆地西部七个泉地区第四纪冰川刨耕变形层理的研究
    钟建华
    许世红
    王志坤
    王海侨
    马锋
    段宏亮
    艾合买提江阿不都热和曼
    周娟
    刘云田
    李勇
    [J]. 地质论评, 2008, (02) : 207 - 214+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