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昆仑东段纳赤台岩群变火山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46
作者
陈有炘 [1 ]
裴先治 [1 ,2 ]
李瑞保 [1 ,2 ]
李佐臣 [1 ,2 ]
裴磊 [3 ]
陈国超 [1 ]
刘成军 [1 ]
李小兵 [1 ]
杨杰 [1 ]
机构
[1]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2] 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锆石LA-ICP-MS U-Pb定年; 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变火山岩; 纳赤台岩群; 东昆仑造山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3 [];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纳赤台岩群主要为一套变质火山-沉积岩系,是东昆仑东段早古生代构造演化的重要物质记录。变火山岩的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年龄具有较宽的年龄谱(459~2 729Ma),可划分为2 559Ma、1 341~1 472Ma、918~1 142Ma、557~595Ma、459~497Ma 5个年龄段,前4组为继承锆石年龄,反映研究区早期构造-岩浆事件,459~497Ma年龄谱段的锆石具有较好的生长韵律环带,为典型的岩浆成因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74±7.9)Ma(MSWD=0.59,n=11),代表纳赤台岩群变火山岩形成时代,即形成于奥陶纪。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纳赤台岩群变火山岩原岩均为玄武岩,可以划分为两个岩石系列,斜长角闪片岩和角闪片岩为亚碱性拉斑玄武岩。Mg#介于43.09~46.44,反映岩浆经历了一定程度的结晶分异演化;绿帘绿泥钠长片岩属于碱性玄武岩;Mg#介于57.20~76.00,相对接近原始岩浆成分。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前者具有岛弧火山岩特征,而后者具有E-MORB和OIB特征,其岩浆源区更富集。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纳赤台岩群火山岩形成于早古生代弧后盆地,是原特提斯洋洋壳向北俯冲导致东昆仑地区拉张成弧后小洋盆的物质记录。
引用
收藏
页码:240 / 254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50 条
[1]   秦祁昆结合部晚三叠世OIB型玄武岩岩石学、地球化学及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J].
闫臻 ;
郭现轻 ;
付长垒 ;
王涛 ;
王宗起 ;
李继亮 .
地学前缘, 2012, 19 (05) :164-176
[2]   东昆仑东段晚古生代—中生代若干不整合面特征及其对重大构造事件的响应 [J].
李瑞保 ;
裴先治 ;
李佐臣 ;
刘战庆 ;
陈国超 ;
陈有炘 ;
魏方辉 ;
高景民 ;
刘成军 ;
裴磊 .
地学前缘, 2012, 19 (05) :244-254
[3]   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元古界小庙岩组的锆石U-Pb年龄 [J].
陈有炘 ;
裴先治 ;
李瑞保 ;
刘战庆 ;
李佐臣 ;
张晓飞 ;
陈国超 ;
刘智刚 ;
丁仨平 ;
郭俊锋 .
现代地质, 2011, 25 (03) :510-521
[4]   赞皇斜长角闪片麻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探讨 [J].
肖玲玲 ;
蒋宗胜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0, 29 (04) :339-347
[5]   东昆仑小庙基性岩脉地球化学及LA-ICP-MS锆石U-Pb定年 [J].
任军虎 ;
柳益群 ;
周鼎武 ;
冯乔 ;
张琨 ;
董忠良 ;
秦萍莉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0, 40 (04) :859-868
[6]   东昆仑造山带纳赤台群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探讨 [J].
倪晋宇 ;
胡道功 ;
周春景 .
地质力学学报, 2010, 16 (01) :11-20
[7]   东昆仑三道湾流纹英安斑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周春景 ;
胡道功 ;
Barosh P J ;
吴珍汉 ;
张永清 ;
耿建珍 ;
郝爽 ;
倪晋宇 ;
张耀玲 .
地质力学学报, 2010, 16 (01) :28-35
[8]   东昆仑造山带纳赤台群流纹岩SHRIMP锆石U-Pb年龄 [J].
张耀玲 ;
张绪教 ;
胡道功 ;
石玉若 ;
陆露 .
地质力学学报, 2010, 16 (01) :21-27+50
[9]   东昆仑都兰可可沙地区镁铁-超镁铁质杂岩的发现及其LA-ICP-MS锆石U-Pb年龄 [J].
冯建赟 ;
裴先治 ;
于书伦 ;
丁仨平 ;
李瑞保 ;
孙雨 ;
张亚峰 ;
李佐臣 ;
陈有炘 ;
张晓飞 ;
陈国超 .
中国地质, 2010, 37 (01) :28-38
[10]   东昆仑都兰县可可沙地区加里东期石英闪长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及其意义 [J].
张亚峰 ;
裴先治 ;
丁仨平 ;
李瑞保 ;
冯建赟 ;
孙雨 ;
李佐臣 ;
陈有炘 .
地质通报, 2010, 29 (01) :7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