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大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15
作者
周蓉
张小娟
王贤智
沙爱华
周新安
涂赣英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农业部油料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大豆; 种质资源; SSR; 遗传多样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1 [大豆];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利用SSR标记和UPGMA聚类分析,对64份湖北省大豆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7对SSR引物扩增出166条多态性带,SSR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布范围,Simpson指数为0.2406~0.9037,平均值0.6960;Shannon-weaver指数为0.4800~2.4684,平均值1.4538。聚类分析将湖北省地方大豆品种分为3个类群,包括鄂中南江汉平原大豆类群,鄂西北大豆类群以及鄂东、鄂南和鄂西混合类群。江汉平原大豆地方品种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引用
收藏
页码:212 / 21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黄淮夏大豆遗传多样性分析 [J].
崔艳华 ;
邱丽娟 ;
常汝镇 ;
吕文河 .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01) :15-22
[2]   应用微卫星标记研究西藏野生二棱大麦的遗传多样性及地理分化 [J].
冯宗云 ;
张义正 ;
张立立 ;
凌宏清 .
高技术通讯, 2003, (10) :46-53
[3]   植物DNA分离 [J].
王珍 ;
方宣钧 .
分子植物育种, 2003, (02) :281-288
[4]   中国白菜型油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J].
何余堂 ;
涂金星 ;
傅廷栋 ;
李殿荣 ;
陈宝元 .
作物学报, 2002, (05) :697-703
[5]   分子数据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综述) [J].
王成树 ;
李增智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2, (01) :90-94
[6]   中国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不同生态类型群体间遗传演化关系的研究 [J].
盖钧镒 ;
许东河 ;
高忠 ;
岛本义也 ;
阿部纯 ;
福士泰史 ;
北岛俊二 .
作物学报, 2000, (05) :513-520
[7]   不同纬度野生大豆种群间的遗传变异 [J].
钱吉 ;
陈庠 ;
郑师章 ;
陈燃 .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02) :208-212
[8]   长江下游大豆地方品种的聚类分析 [J].
游明安,盖钧镒 .
中国油料, 1994, (04) :36-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