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板内造山带早期构造变形演化——以辽西凌源太阳沟地区为例

被引:29
作者
胡健民
刘晓文
赵越
徐刚
刘健
张拴宏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河北三河,,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关键词
燕山板内造山带; 早中生代; 逆冲推覆构造; 崩塌滑覆构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燕山地区位于华北板块的东北部 ,自晚古生代华北板块与蒙古板块的拼合后 ,燕山地区进入板内构造演化阶段。以往燕山造山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中侏罗世开始的燕山运动 ,而对已经发现的印支期构造的详细研究比较缺乏。通过对辽西凌源太阳沟地区进行详细的构造解剖分析和大比例尺地质填图 ,揭示出在晚三叠世到早侏罗世期间 ,该区经历了三次重要的构造变形。即晚三叠世到早侏罗世早期 ,发育由东往西逆冲的后展式逆冲推覆 ,早侏罗世晚期由西往东逆冲的前展式逆冲推覆和早侏罗世晚期崩塌滑覆构造。三期构造变形显示了燕山造山带早期构造的非极性演化特征 ,也显示了燕山地区的快速抬升和剥露过程。短时期内三期逆冲构造推覆方向的反转 ,显示了板内变形的特征 ,结合已经确定的变形时代及构造指向 ,作者认为它们很可能是对晚三叠世秦岭—大别碰撞带和侏罗—白垩纪蒙古—鄂霍茨克碰撞带的远程构造响应的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255 / 271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 [1] 冀北隆化早前寒武纪高级变质区内的晚古生代片麻状花岗闪长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张拴宏
    赵越
    宋彪
    吴海
    [J]. 岩石学报, 2004, (03) : 621 - 626
  • [2] 辽西牛营子地区晚三叠世逆冲构造
    徐刚
    赵越
    胡健民
    曾庆利
    刘晓文
    吴海
    宋彪
    [J]. 地质学报, 2003, (01) : 25 - 34+145
  • [3] 尚义-赤城断裂带中糜棱岩40Ar/39Ar年龄记录及地质意义
    胡玲
    宋鸿林
    颜丹平
    胡道功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11) : 908 - 913
  • [4] 埃达克岩的特征及其意义
    张旗
    王焰
    刘伟
    王元龙
    [J]. 地质通报, 2002, (07) : 431 - 435
  • [5] 燕山地区燕山期的挤压与伸展作用
    马寅生
    崔盛芹
    曾庆利
    吴满路
    [J]. 地质通报, 2002, (Z1) : 218 - 223
  • [6] 辽西地区燕山板内造山带东段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
    张长厚
    王根厚
    王果胜
    吴正文
    张路锁
    孙卫华
    [J]. 地质学报, 2002, (01) : 64 - 76
  • [7] 辽西中侏罗世高Sr低Y型火山岩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李伍平
    李献华
    路凤香
    [J]. 岩石学报, 2001, (04) : 523 - 532
  • [8] 燕山造山带东段——辽西地区薄皮逆冲推覆构造
    杨庚
    柴育成
    吴正文
    [J]. 地质学报, 2001, (03) : 322 - 332
  • [9] 燕山中晚期的中国东部高原:埃达克岩的启示
    张旗
    钱青
    王二七
    王焰
    赵太平
    郝杰
    郭光军
    [J]. 地质科学, 2001, (02) : 248 - 255
  • [10] 燕山带中生代主要构造事件与板块构造背景问题
    郑亚东
    G.A.Davis
    王琮
    B.J.Darby
    张长厚
    [J]. 地质学报, 2000, (04) : 289 - 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