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由“列车效应”引发的梅雨锋暴雨研究

被引:17
作者
孙素琴 [1 ]
郑婧 [1 ]
支树林 [1 ]
许爱华 [1 ]
陈云辉 [1 ]
盛志军 [1 ]
于爱兵 [2 ]
机构
[1] 江西省气象台
[2] 河北省气象台
关键词
强降水; 列车效应; 辐合区; 地面辐合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Micaps软件系统、多普勒雷达和NCEP 1°×1°再分析等资料,对2011年6月14日江西北部地区一次超历史极值的短时强降水过程的天气尺度系统和中小尺度系统及其两者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支槽移动缓慢、中层干冷空气入侵、强盛的西南急流、高低空急流耦合及地面辐合线维持是造成此次极端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反射率因子表现为低质心、垂直发展旺盛、高效率的强回波连续经过同一地区;同时,回波具有明显的后向传播特征和热带降水回波特点;径向速度表现出锋面过境特征,"牛眼"结构表明了低空西南气流较强。当暖湿急流输送方向与地面辐合线平行时,孟加拉湾的水汽被低槽前西南气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辐合线上空,使辐合线稳定、维持或发展。干冷气流入侵有利于对流单体的产生;大风速区和辐合区的发展有利于中小尺度对流单体及其次级垂直环流的维持、发展,且这些次级环流规则排列,从而"列车效应"得以维持。有组织的多单体风暴活动、地面静止锋及其附近多条中尺度地面辐合线长时间维持,是形成"列车效应"的主要原因;降水回波处于东北—西南向的高能舌北侧移动,江西东北部特殊的地形作用促使"列车效应"形成和维持。
引用
收藏
页码:190 / 201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多单体雷暴的形变与列车效应传播机制 [J].
孙继松 ;
何娜 ;
郭锐 ;
陈明轩 .
大气科学, 2013, 37 (01) :137-148
[2]   中尺度地形对梅雨锋暴雨影响的个例研究 [J].
赵玉春 ;
许小峰 ;
崔春光 .
高原气象, 2012, 31 (05) :1268-1282
[3]   一次由“列车效应”造成的致洪暴雨分析研究 [J].
柯文华 ;
俞小鼎 ;
林伟旺 ;
黄二龙 ;
管习权 ;
黄天宋 ;
杨新 .
气象, 2012, 38 (05) :552-560
[4]   海陆风环流在天津2009年9月26日局地暴雨过程中的作用 [J].
何群英 ;
解以扬 ;
东高红 ;
刘一玮 ;
孙一昕 .
气象, 2011, 37 (03) :291-297
[5]   2008年浙江梅汛期暴雨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及其梅雨锋结构分析 [J].
张建海 ;
沈锦栋 ;
江丽俐 .
高原气象, 2009, 28 (05) :1075-1084
[6]   一次梅雨锋结构及锋区强度对锋面结构影响的数值模拟 [J].
陈丽芳 ;
周春雨 ;
郦敏杰 ;
查贲 .
高原气象, 2009, 28 (04) :924-934
[7]   天津一次突发性局地大暴雨中尺度分析 [J].
何群英 ;
东高红 ;
贾慧珍 ;
孟冬梅 ;
于莉莉 ;
朱男男 .
气象, 2009, 35 (07) :16-22+129
[8]   平流计算方案对一次江淮梅雨暴雨模拟的影响 [J].
常燕 ;
王文 ;
刘丽薇 .
高原气象, 2008, (04) :814-821
[9]   暴雨的多普勒天气雷达速度辐合风场特征 [J].
王彦 ;
吕江津 ;
周海光 ;
王丽荣 ;
吴彬贵 .
气象, 2008, (03) :63-68+132
[10]   江西冰雹、大风与短时强降水的多普勒雷达产品的对比分析 [J].
应冬梅 ;
许爱华 ;
黄祖辉 .
气象, 2007, (03) :48-53+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