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庐断裂带新近纪以来的挤压构造与合肥盆地的反转

被引:19
作者
刘国生
朱光
宋传中
牛漫兰
王道轩
机构
[1]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院
关键词
盆地反转; 逆冲构造; 新近纪; 合肥盆地; 郯庐断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郯庐断裂带于新近纪以来呈现强烈的逆冲活动,使得先存的伸展性断层产生了一系列逆冲反转构造。该逆冲活动使合肥盆地东部边缘地层被明显掀斜并产生断弯褶皱。与此同时,合肥盆地也相应遭受了挤压而反转,在合肥盆地内形成了一系列NW向左行平移断层和NNE向的宽缓褶皱构造。这些构造对油气二次运移和圈闭有利。在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产生的弧后扩张使中国东部大陆受到挤压的区域动力学背景下,郯庐断裂的逆冲活动和合肥盆地反转构造在近EW向挤压应力下形成。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8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郯庐断裂带的伸展活动及其动力学背景附视频
    朱光
    王道轩
    刘国生
    宋传中
    徐嘉炜
    牛漫兰
    [J]. 地质科学, 2001, (03) : 269 - 278
  • [2] 合肥盆地形成机制与油气勘探前景
    贾红义
    刘国宏
    张云银
    张日华
    [J]. 安徽地质, 2001, (01) : 9 - 18
  • [3] 郯庐断裂带的脉动式伸展活动
    朱光
    刘国生
    宋传中
    王道轩
    [J]. 高校地质学报, 2000, (03) : 396 - 404
  • [4] 大别山北缘合肥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附视频
    薛爱民
    金维浚
    袁学诚
    [J]. 高校地质学报, 1999, (02) : 3 - 5
  • [5] 依舒地堑新生代构造演化
    许浚远
    [J]. 地球科学, 1997, (04) : 70 - 74
  • [6] 郯庐断裂带平移时代的同位素年龄证据
    朱光
    徐嘉炜
    孙世群
    [J]. 地质论评, 1995, (05) : 452 - 456
  • [7] 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资料反演合肥盆地古地温和估计沉降率与剥蚀率
    薛爱民,杨小毛
    [J]. 地球物理学报, 1994, (06) : 787 - 794
  • [8] 郯庐断裂带研究的十年回顾
    徐嘉炜
    马国锋
    [J]. 地质论评, 1992, (04) : 316 - 324
  • [9] 辽河裂谷盆地断裂演化序次和油气藏形成模式
    陈义贤
    [J]. 石油学报, 1985, (02) : 1 - 11
  • [10] 郯庐断裂带[M]. 地质出版社 , 王小凤等著,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