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延长组长6砂岩绿泥石膜的形成机理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102
作者
姚泾利 [1 ]
王琪 [2 ]
张瑞 [2 ,3 ]
李树同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绿泥石黏土膜; 建设性成岩作用; 沉积微相标志;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11.01.006
中图分类号
P581 [岩石成因];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通过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等技术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砂岩的成岩现象进行了分析,发现绿泥石黏土膜为该区重要的成岩现象。在对该区砂岩绿泥石黏土膜的产状、结构特征及与其它成岩矿物之间的关系等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详细讨论,认为绿泥石黏土膜与储层原生孔隙具有一定的关联作用,其形成与同沉积时期水动力条件关系更为密切,属于强水动力沉积条件的一种标志,主要发育于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等微相中,具有较强的环境专属性;绿泥石黏土膜具有双层结构,里层的等厚环边胶结物相对致密,是早期成岩阶段形成的。外层的自生绿泥石垂直于环边表层生长,晶形较好,是晚期成岩阶段形成的;绿泥石黏土膜保护砂岩孔隙能力有限。绿泥石黏土膜发育的砂体物性较好,主要是由于强水动力条件下沉积的砂体本身岩石学特性所决定,与绿泥石黏土膜关系不大。由此提出绿泥石黏土膜形成模式,认为其形成经历了5个阶段:原始颗粒沉积阶段、原始颗粒表面黏土吸附成膜阶段、颗粒初期压实阶段、环边绿泥石化阶段和自生绿泥石形成阶段。鉴于此,在华庆地区延长组石油勘探过程中,应寻找绿泥石黏土膜相对发育的强水动力条件下的沉积砂岩储集体。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7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准噶尔盆地彩南油田彩003井区侏罗系辫状河三角洲相储层特征研究 [J].
张建良 ;
刘金华 ;
杨少春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9, 20 (03) :335-341
[2]   绿泥石环边胶结物对致密砂岩孔隙的保存机制——以川中-川南过渡带包界地区须家河组储层为例 [J].
刘金库 ;
彭军 ;
刘建军 ;
汪彦 ;
刘建锋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 30 (01) :53-58
[3]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评价 [J].
胡明毅 ;
李士祥 ;
魏国齐 ;
杨威 ;
林世国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6, (04) :456-458+462
[4]   中国三叠系陆相砂岩中自生绿泥石的形成机制及其与储层孔隙保存的关系附视频 [J].
黄思静 ;
谢连文 ;
张萌 ;
武文慧 ;
沈立成 ;
刘洁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3) :273-281
[5]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6—8段储层砂岩成岩作用研究 [J].
史基安 ;
王金鹏 ;
毛明陆 ;
王琪 ;
郭正权 ;
郭雪莲 ;
卢龙飞 .
沉积学报, 2003, (03) :373-380
[6]   新疆鄯善油田碎屑岩中的粘土矿物特征 [J].
刘林玉 ;
曲志浩 ;
孙卫 ;
岳乐平 ;
朱玉双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05) :77-80
[7]   张强凹陷上侏罗统成岩作用及储层分布 [J].
曾伟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1996, (04) :11-16+122
[8]   陕甘宁盆地东部上三叠统含油长石砂岩的成岩特点及孔隙演化 [J].
柳益群 ;
李文厚 .
沉积学报, 1996, (03) :8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