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临界特性的地层水及其对烃源岩生排烃过程的影响

被引:20
作者
郑伦举 [1 ,2 ]
何生 [1 ]
秦建中 [2 ]
马中良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热压模拟实验; 高压液态水; 流体压力; 烃源岩生排烃过程; 石油地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研究利用特制的地层孔隙热压模拟实验装置,开展了模拟地层孔隙空间高压液态水热体系烃源岩生排烃模拟实验.模拟实验施加的流体压力为38±2MPa,温度为290~390℃.模拟实验结果显示了有关高压液态水及其与之相联系的流体压力和孔隙空间等因素对烃源岩生排烃影响作用的一些重要现象,实验发现高压液态水介质条件有利于液态油的生成和保存,不利于液态油向气态烃的转化,而且干酪根的生烃潜力和排油效率有一定的提高.这些新的实验现象可能主要与近临界特性的高压液态地层水的作用有关,进一步推断近临界特性的高压液态水参与干酪根向油气的转化反应,增加了水对油气的溶解能力.在地下实际烃源岩生排烃的温压(100~200℃,30~120MPa)条件下,岩石孔隙中的地层水是一种相对低温高压压缩液态水,这种地层水可能具有近临界特性,对烃源岩生排烃过程有重要影响.但目前对这种现象的机理和石油地质意义还知之较少.因此,加强高压地层水近临界条件下烃源岩生排烃热压模拟实验研究,对进一步深入理解地层条件下的近临界水介质、流体压力、孔隙空间因素对生排烃过程的影响,深化烃源岩生排烃机理的探讨,建立地质尺度上的烃源岩生排烃动力学模型,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83 / 9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地层孔隙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初步研究 [J].
郑伦举 ;
秦建中 ;
何生 ;
李广友 ;
李志明 .
石油实验地质, 2009, (03) :296-302+306
[2]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超压特征和测井响应以及成因 [J].
何生 ;
何治亮 ;
杨智 ;
武恒志 ;
王芙蓉 ;
石万忠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9, 34 (03) :457-470
[3]   临界区流体与矿物和岩石在地球内部极端条件下的反应 [J].
张荣华 ;
张雪彤 ;
胡书敏 .
地学前缘, 2009, 16 (01) :53-67
[4]   地球内部水与无机成烃 [J].
陈晋阳 ;
刘桂洋 ;
金鹿江 .
地学前缘, 2009, 16 (01) :33-40
[5]   水的临界奇异性及其对热液铀成矿作用的意义 [J].
胡宝群 ;
吕古贤 ;
王方正 ;
孙占学 ;
朱鹏 .
铀矿地质, 2008, (03) :129-136
[6]   不同植物油脂在近临界水中水解反应动力学的比较 [J].
孙辉 ;
吕秀阳 ;
陈良 .
化工学报, 2007, (04) :925-929
[7]   水在有机质形成气态烃演化中作用的热模拟实验研究 [J].
王晓锋 ;
刘文汇 ;
徐永昌 ;
郑建京 ;
张殿伟 .
自然科学进展, 2006, (10) :1275-1281
[8]   高温高压下水中有机质降解过程的原位观测——以干酪根和沥青质为例 [J].
陈晋阳 ;
张红 ;
郑海飞 ;
曾贻善 .
石油实验地质, 2006, (01) :73-77
[9]   沉积盆地油气形成过程中有机-无机相互作用 [J].
周世新 ;
邹红亮 ;
解启来 ;
贾星亮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6, (01) :42-47
[10]   高温液态水中的频那醇重排反应动力学 [J].
高飞 ;
吕秀阳 .
化工学报, 2006, (01) :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