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油气致密储层纳米级孔喉特征及意义

被引:35
作者
杨智
邹才能
吴松涛
陶士振
侯连华
朱如凯
袁选俊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纳米级孔喉; 致密储层; 致密油; 致密气; 页岩油; 页岩气; 连续型油气聚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11 [油气层物理];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从毫-微米级孔喉圈闭油气,向微-纳米级孔喉连续型油气延伸,是油气储层地质研究的趋势,加强对非常规油气储层微观表征研究意义重大.应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和纳米计算机断层扫描重构等先进技术,在含油气致密泥页岩、砂岩和灰岩储层中发现孔径小于1μm的纳米级孔喉系统普遍发育.研究发现,在非常规源储共生层系油气储层内,纳米级孔喉是储集空间的主体,占储集空间总体积的70%80%,微米到毫米级孔隙、裂缝等储集空间仅局部发育.非常规油气致密储层主体孔径为20500 nm,其中页岩气储层孔径为5200 nm,页岩油储层孔径为30400 nm,致密灰岩油储层孔径为40500 nm,致密砂岩油储层孔径为50900 nm,致密砂岩气储层孔径为40700 nm.油气水在纳米级孔喉系统中,渗流能力差,油气被滞留吸附,在源储共生层系中大面积连续分布,泥页岩烃源层中可能滞留了占总生烃量30%40%的油气资源,近源致密砂岩、灰岩等储层中可能聚集了20%30%的油气资源,纳米级孔喉储集空间中很可能聚集了超乎想象的巨量油气资源.非常规致密储层中纳米级孔喉系统的发现,改变了对油气储层微观孔隙空间的传统认识,对认识非常规源储共生层系油气连续聚集的地质特征,拓展资源潜力有重要战略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257 / 26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特低渗透油藏井组开发过程物理模拟 [J].
滕起 ;
杨正明 ;
刘学伟 ;
冯骋 ;
黄伟 ;
于荣泽 .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2013, 30 (03) :299-305
[2]   四川盆地侏罗系致密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J].
郭和坤 ;
刘强 ;
李海波 ;
孟智强 ;
白永旺 .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2013, 30 (03) :306-312
[3]   纳米油气与源储共生型油气聚集 [J].
邹才能 ;
杨智 ;
陶士振 ;
李伟 ;
吴松涛 ;
侯连华 ;
朱如凯 ;
袁选俊 ;
王岚 ;
高晓辉 ;
贾进华 ;
郭秋麟 ;
白斌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2, 39 (01) :13-26
[4]   致密气藏束缚水分布规律及含气饱和度研究 [J].
孙军昌 ;
杨正明 ;
唐立根 ;
晏军 .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2011, (05) :377-383
[5]   中国油气储层中纳米孔首次发现及其科学价值 [J].
邹才能 ;
朱如凯 ;
白斌 ;
杨智 ;
吴松涛 ;
苏玲 ;
董大忠 ;
李新景 .
岩石学报, 2011, 27 (06) :1857-1864
[6]   中国页岩气形成机理、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 [J].
邹才能 ;
董大忠 ;
王社教 ;
李建忠 ;
李新景 ;
王玉满 ;
李登华 ;
程克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 37 (06) :641-653
[7]   同步辐射X射线相衬显微CT在古生物学中的应用 [J].
殷宗军 ;
朱茂炎 ;
肖体乔 .
物理, 2009, 38 (07) :504-510
[8]   低渗透油田储层综合评价方法 [J].
杨正明 ;
张英芝 ;
郝明强 ;
刘先贵 ;
单文文 .
石油学报, 2006, (02) :64-67
[9]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研究储层孔隙结构 [J].
应凤祥 ;
杨式升 ;
张敏 ;
李豫喜 ;
周宏燕 .
沉积学报, 2002, (01) :75-79
[10]  
非常规油气地质[M]. 地质出版社 , 邹才能,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