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波动及地区差异

被引:1
作者
王旦 [1 ,2 ]
机构
[1] 广西财经学院陆海经济一体化协同创新中心
[2]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工业全要素生产率; 地区差异; DEA—Malmquist指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研究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度2000—2016年中国30个省市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结果显示:(1)从整体上来看,2000—2016年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率呈现升降交替"波浪式"变动,年均增长率为6.77%。工业全要素生产率顺周期发展十分明显,主要由技术进步变化驱动。(2)从地区差异来看,东部地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最快,其次是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增长缓慢且较为平稳,东北地区在2011年进入了负增长。(3)从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分解项来看,在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上,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均值高于西部和东北地区,反映中部和东部地区制度环境优于西部和东北地区。而在技术进步变化指数上,四大区域存在收敛态势,且东北和西部地区的均值略高于中部和东部地区,反映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后发优势明显。由此得出启示包括:注重技术引进与吸收,加快技术进步;鼓励地区开展制度创新,优化市场生态环境;加大过剩产能治理,注重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7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经济增长目标压力遏制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了吗? [J].
王贤彬 ;
陈春秀 .
产经评论, 2019, 10 (06) :108-122
[2]   中国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1981-2015):波特假说的验证 [J].
王兵 ;
杨欣怡 .
产经评论, 2019, 10 (06) :87-107
[3]   溢出效应、全要素生产率与中国工业产能过剩 [J].
李瑞杰 ;
郑超愚 .
上海经济研究, 2019, (07) :45-56
[4]   中国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稳健估计 [J].
张天华 ;
张少华 .
世界经济, 2016, 39 (04) :44-69
[5]   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J].
杨汝岱 .
经济研究, 2015, 50 (02) :61-74
[6]   “新常态”、工业化后期与工业增长新动力 [J].
黄群慧 .
中国工业经济, 2014, (10) :5-19
[7]   知识资本对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J].
程惠芳 ;
陆嘉俊 .
经济研究, 2014, 49 (05) :174-187
[8]   碳排放约束下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测度与分解——基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GML指数 [J].
齐亚伟 .
工业技术经济, 2013, 32 (05) :137-146
[9]   中国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估计:1999—2007 [J].
鲁晓东 ;
连玉君 .
经济学(季刊), 2012, 11 (02) :541-558
[10]   中国工业分行业统计数据估算:1980—2008 [J].
陈诗一 .
经济学(季刊), 2011, 10 (03) :735-776